第八百零六章 乃公不干(第3/4页)

“仲父,我想与你在此处比试一番武艺!”

刘濞呆滞了许久,随即摇起了头,“我不比,我已经是过了半百的年纪,你却是最壮……况且,你这胳膊就与我的头一般粗,我才不与你动手呢,你是发什么疯啊,与我比试什么?你怎么不去长安找陛下比试呢?”

刘勃认真的说道:“仲父派人羞辱我的舅父。”

“我询问群臣的看法,想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办,群臣各自说出了想法,有人说,应当不与燕国合作,迫使仲父认错。”

刘濞有些不屑的问道:“这是谁人提议?”

刘勃没有回答,又说道:“可是我觉得不妥,我知道仲父的性格,以仲父以勇猛,这般做法,只会让仲父觉得被轻视,不会妥协。”

“也有人说可以找您诉苦,用隐晦的语气来提醒您,可是我也拒绝了,您是我的仲父,一家人何以用这种办法呢?”

“可是我的舅父长期在海外,忍受诸多艰辛,立下了赫赫功劳,不该被如此欺辱,我实在不能容忍,我知道仲父悍勇,只能选择这样的办法来为舅父复仇!!”

刘濞目瞪口呆,盯着刘勃看了许久。

“你因为在意我这个仲父,所以反驳了其余大臣温和的建议,决定将我骗到这里打一顿?是这个意思吧?”

“仲父!!我知道您勇武,看不起那些狡诈的手段!故而决定用这样的办法!”

刘勃很是认真的解下了自己的衣裳,活动着身体。

刘濞看了他许久,随即猛地拍了一下面前的木案。

“好你个小子!你可比你那些兄弟要令人喜爱!”

“朝中那些奸贼,整日都以阴谋诡计,你倒是个直性子,跟你阿父一般,开门见山,我就喜欢你这般性子的!”

刘濞说着,忽然看向了身后,叫道:“丁安城!过来!”

顿时,有一人从后方走了上来,正是先前去了樊伉那边的丁安城,刘濞指着他,骂道:“因为你的缘故,险些与犹子交恶!我今日罢免你的官职,让你前往地方为县令,你可有怨言?!”

“不敢有怨言!”

刘濞又看向了刘勃,站起身来,“我先前因为大臣的言语,对舞阳侯确实有些失礼,为了弥补,我会亲自写信给舞阳侯,请求他原谅,另外,我还要赠送倭郡两万头牲畜,你觉得如何啊?”

刘勃急忙站起身来,“仲父……如此当然是最好。”

“好了,你坐下来吧,别挡着光!”

刘濞说着,刘勃坐下来,又将方才脱下的衣裳重现穿了起来,刘濞笑着说道:“你小子是真的不错,有你在代国,我也不必担心北边了,若是有一天,我也被人羞辱,但愿你能像今日这般,去找那人来复仇!”

刘勃认真的说道:“定然会如此!”

“好!来,继续吃酒!!”

两位大王随即就说起了其他的事情,说了下国内的情况,然后说起了双方的合作,燕国的地盘很大,可人口很少,经济也并不发达,制造业尤其落后,甚至要看人赵国的脸色,而刘濞并不喜欢跟赵王合作。

“赵王这个人啊,实在令人捉摸不透,出尔反尔,不是可以长期合作的,你也要当心,与他接触,绝对不能松懈……先前就差点被他拉着上书送死了……得亏我及时醒悟,现在我都不怎么跟他往来了,而且赵国的群臣也是很狡诈,那位国相,姓袁的那个,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先前我下令让国内的胡人迁徙,打乱他们的居处,结果他就跑出来蛊惑那些不愿意迁徙的人,都跑到赵国那边去了,简直不知羞耻!”

“我领着人去攻打那些胡人,将他们变成燕国的子民,好处最后却被他给抢走了,这是人能做出来的事情吗?”

说起赵国,刘濞就是一肚子的气。

作为两个恩怨积累有数百年的邻国,赵国和燕国长期不和,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哪怕是在大汉,这两个依旧不对付。

在太学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穿着赤衣的赵国学子和穿着白衣的燕国学子对视几眼,然后燕国学子就开口了:你瞅啥?随即两人直接扭打起来,厮打成了一团。

刘勃听着仲父的抱怨,却也不敢随意开口,这毕竟是长辈间的矛盾。

“往后啊,我们俩得多联络……”

两人确定了多个合作的项目,刘勃也说出了夏国的事情,“其实夏国能直接从西域那边弄来很多的特产,若是我们能设立一个地方,三方共同贸易,这对我们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将赵国拉上啊,赵国人多,而且富裕……不能因为一些恩怨就不顾国内的利益啊……”

刘濞倒也没有再反对。

在谈论好了所有的事情后,两位大王各自离开,刘濞再三告诫刘勃,要当心赵国和庙堂的小人,并且吩咐他,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自己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