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姨父!你冷静点啊!!(第3/4页)

刘长吩咐好了这些事,随即看着贾谊,笑着说道:“从如今的事情来看,您平日里读了那么多的书,可成事却不如一孺子,可见,这书里的东西与真正执行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啊!”

这就是贾谊最大的问题了,读书多,见识少,说的头头是道,目光长远,却看不到身边。

不过,这是可以逐渐改正的,或许历史上文帝让他前往地方,就是想让他多一些经历。

要知道,贾谊此刻跟群贤差不多的年纪啊,可若是论治国,论发展,论谋略,贾谊跟群贤完全不是一个水平上的啊。

听着刘长的话,贾谊却若有所思。

“大王……我本以为……”

“不必多说……这个世界上,会说话的人很多,可能做事的却很少……你可以试着放下手里的书,多去做做事,或许大有收益!”

“唯!!”

……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荆国那些大臣们被带回了长安,他们先前因为天气的缘故被留在了路上,如今回到长安,那当然也是要开始对他们的审判,这件事由宣义来负责的。

宣义这倔驴遇到王熊这倔牛,两人是彻底对上了。

“为何谋反?”

“不曾谋反!”

“为何动兵?”

“不曾动兵!”

“罪证确凿!”

“欲加之罪!”

据说,两人在廷尉内就这样辩了三天,太后亲自下令,让王恬启来负责审判,才结束了这场审判。王恬启比宣义要会做人,在负责这件事之后,他并没有去审判,而是急忙来到了椒房殿里,跟太后询问该如何审判。

这位掷衣将军,并没有他外表上所表现出来的那般憨厚。

吕后倒是不在意这些大臣们,“全由你来处置,不必询问。”

王恬启愣愣的说道:“他们离开了荆国,也就没有能力再作乱了,杀之可惜,派往唐国如何呢?”

吕后满意的点着头,“也好,毕竟都是读过书的,派往唐国也好。”

“太后,犯罪的吕氏子弟,都已经处置,没有犯错的,已经被放了回去……”

“嗯,你做的很好。”

“这都是廷尉之功,非臣之力。”

太后更加满意了,点着头,说道:“好,你且回去吧。”说着,她又看向了一旁,吩咐道:“赐之华服!”

当王恬启走出椒房殿的时候,正好看到唐王与一个年幼的女子单独相处,王恬启只当作什么都没有看到,只是呆愣的看着前方,便要快步离开,刘长却笑着挡在了他的面前。

“仲父!!!”

王恬启瞪圆了双眼,喃喃道:“不敢当大王如此称呼……臣……”

刘长笑着说道:“仲父,无碍,我向来仰望你的名声,多次想要拜见……我听闻您在负责荆国群臣的事情?”

“是啊……”

“这些人啊,杀了太可惜了,不如送到我唐国去,我严加看管,您觉得如何?”

“太后方才也是如此吩咐的。”

“哎呀!这可真是好事啊!!”

刘长大喜,急忙再三感谢,王恬启这才离开了。

樊卿站在不远处,看着刘长送走王恬启,又重新走到了自己的面前,她有些害羞的低着头,揉着衣袖,没有说话,今天自己来拜访姨母,刘长忽然将自己拉了出来,说是有要事与自己独自说,这让樊卿非常的开心,心里既期待,又很是忐忑不安。

刘长认真的看着樊卿,眼里满是“深情”。

“卿啊……这些年里,你帮着我打探消息,四处送信,还帮我涂药,给我借钱……我却一直都没有报答你。”

樊卿低着头,小脸通红,这些时日里,刘长越是不搭理她,她就越是要跟刘长闹,让他注意到自己,难道……自己期待的哪一天,终于要来了吗?

“不必言谢的……你帮我掰开了骨头……”

“不能不谢啊……你看,这是我特意为你准备的。”

刘长拿出了一个匣子,真诚的说道:“这是我给你的礼物……多谢你的相助。”

樊卿呆呆的看着刘长,眼里闪烁着光。

她笑着接过了匣子,重重的点着头。

随即又打开了匣子。

“啊~~~~”

樊卿尖叫了起来,因为匣子内是一只蛤蟆。

她吓得丢掉了匣子,大哭着便冲进了椒房殿,刘长大笑了起来,“哈哈哈,你个蠢物,让你咬我!哈哈哈,终于抓住你的弱点了吧!让你再来招惹我!!”

刘长张狂的笑着,可是当吕后牵着樊卿的手走出来的时候,刘长就笑不出来了。

看着阿母那漆黑的脸,刘长转身就跑。

“长!!!”

只听得背后传来了吕后的咆哮声。

刘长还是没能躲得过,甲士们很快就将他抓拿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