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这样的舰队,给朕先来两支(第2/3页)

朱厚照显然是没有具体了解过这些,闻知一艘舰船便足足价值万两之巨,便是朱厚照也不禁生出几分惊讶来。

别看他们议政之时,涉及钱粮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之巨,可是大明一朝,银两价值可是相当之重。

民间四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也不超过十两,有此可见一艘宝船单单是造价竟然需要近万两,可见其造价之贵重。

李桓将天子神色反应看在眼中,心中浮现出关于大明舰船之中宝船的具体介绍。

只听得李桓颇为感慨道:“陛下可知我大明宝船其中最大者,长达四十余丈,宽近二十丈,船高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帆一十二张,锚重上千斤,单单是要开动宝船便要二三百人。船上装载火炮数十上百门,兵卒近千,完全就是一座海上堡垒。”

说实话,李桓查阅关于大明宝船的记载,真的是为大明宝船的庞大而感叹,其数据如果换算成现代数据的话,便是一艘长达一百四十余米,宽六十余米,排水量近万吨的庞然巨物。

相比百年后的哥伦布舰队,其旗舰最大的圣母玛利亚号排水量也不过百余吨,单论排水量而言,大明宝船几乎是其百倍之多。

朱厚照不由睁大了眼睛,惊愕的道:“我大明竟有如此巨船?”

拜大明禁海之策所赐,朝堂之上官员可以说是对大明水师鲜少关注,便是身为天子的朱厚照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以至于堂堂天子竟然对于自家水师一无所知。更不要说水师所拥有的船只大小、数量了。

做为数朝老臣的成国公朱辅这会儿听了天子的感慨不禁上前道:“陛下可知昔日三宝太监下西洋规模何等之大,单单是这般的宝船便足足有数十艘之多,其余辅助大小船只有二三百艘之巨,军卒等人员最多之时可达三万余。”

说着朱辅一脸神往的道:“要知道我朝军功于永乐一朝达至鼎盛,其他且不谈,单臣听家父所言,在永乐一朝鼎盛时期,我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400余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糟船,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执法船和传令船。”

说话之间,朱辅带着几分自傲道:“而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我朝水师的一支海上舰队而已,真的要说起来的话,像郑和船队这样的海上作战舰队,我朝若是愿意,甚至可以同时武装三四支之多。”

朱辅话音落下,御书房之中一众人皆是面露惊骇之色。

如果说这话是其他人所言的话,他们肯定以为对方在胡吹大气,可是不要忘了,成国公朱辅历经数朝,其记事之时也不过是距离永乐一朝十几二十年,所以说对于许多永乐朝的事情,朱辅所言有着极高的可信度。

况且这等事情如果说真的是有心去查的话,说实话还真的不是什么难事,毕竟过去也不过是近百年时间,完全可以查出当年大明水师的具体规模到底有多大。

李桓深吸一口气向着天子一礼道:“陛下,先辈尚且能够有如此之魄力,何况我等!”

朱厚照一时热血为之沸腾,无比激动的道:“建,必须要建,朕要建造一支可以纵横大海,横行无敌的海上舰队。”

说实话,朱厚照真的是被刺激到了,不了解也就罢了,可是现在朱厚照已经了解到大明水师以往到底有多么的辉煌过往,他这位天子又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

如果说真的是受限于朝廷财政问题的话,那倒也罢了,可是现在朝廷有着充裕的财政,他要是没有心思去建造一支海上舰队的话,那也太不符合朱厚照喜好武事的性子了。

就见朱厚照看着李桓,带着几分期冀道:“李卿,给朕说一说,你要建造多少舰船,是不是能够超越文宗皇帝一朝的鼎盛之势。”

李桓深吸一口气道:“陛下,以臣估算,若是建造大明宝船,一艘从造船到配备火炮、火铳、火药,乃至士卒所需盔甲等兵器,一艘舰船下来人员、兵器等便需耗银三四万两之多。”

说着李桓又道:“一支舰队需要宝船数十艘,然后辅以其余补给船、运兵船、侦察船等大小船只数以百计,所需银钱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听李桓这么一说,朱厚照倒是稍稍松了一口气道:“这么算的话,打造一支舰队差不多要耗费数百万两,倒也不算贵。”

一旁的一众文臣闻言不禁咧嘴不已,一支舰队靡费数百万两,这要是不算贵的话,那什么叫贵呢。

天子也不想一想,如果说是以往,为了打造一支舰队便要花费掉大明一年几乎大半的税收,他们要是能答应那才怪。

不过想一想李桓如今手中所掌握的几近两千万两之巨的金银,再对比打造一支舰队所花费的银钱,似乎也没那么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