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尽在掌握之中(第2/3页)

众人皆是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能够做主的就是魏国公以及被天子委以重任的李桓,所以说在这点上,这些勋贵还是很清楚自觉的。

这会儿一人开口道:“还有就是立刻派人封锁了赵同、崔龄、毛青他们几家的府邸,不许走脱了一人。”

不管崔龄、赵同、毛青他们在决定起兵造反,响应宁王的时候究竟有没有将亲眷安置好,可是他们必须要在李桓进城之前将这些事情安排好,否则的话谁知道李桓会不会寻他们的麻烦和错处呢。

夺回了城门的一众勋贵很快便听到了外间传来的喊杀声,当即众人为之心中一惊,第一时间便爬上了城墙,向着城外看去便看到了徐俌亲自率领着骑兵纵横冲杀的场景。

不得不说骑兵纵横冲杀的场面的确是非常的振奋人心,便是他们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勋贵看到徐俌率领骑兵纵横的那一幕,心中也是为之震撼不已。

没有多久,当他们看到李桓所部同徐俌所部汇合在宁王大营之前转了一圈回返而来的景象之后,一众人第一时间便走下城墙在城门口处迎接归来的徐俌以及李桓。

李桓、徐俌他们直接选择了这一处被赵同他们所打开的城门做为入城的门户,这个时候徐俌并不清楚城门有没有被夺下来,但是徐俌并不担心。

以他对城中那些勋贵的实力的了解,只要这些人肯用心的话,说实话想要夺回刚刚被占据的城门并非是什么难事。

果不其然,当徐俌远远的便看到站在城门之前的一众勋贵的时候,嘴角自然而然的流淌出几分笑意并且侧首向着一旁的李桓道:“冠军侯,看来这城门已经被夺回来了!”

李桓从陈克的口中已经得知了城中的情况,大方向上虽然说是李桓所谋划,但是具体如何施行却是由陈克同魏国公徐俌一起商议。

所以说真要说起来的话,对于南京城中的情形,李桓并不是太过了解。

也就是方才回来的路上,陈克一番交代,才算是让李桓具体的弄清楚了城中的境况。

明面上站出来响应宁王谋逆的南京勋贵并不多,也就只有崔龄、毛青、赵同三人,不过根据锦衣卫暗中监察却是发现,除了三人之外,尚且还有几家勋贵私下里同崔龄他们有所联系,甚至还主动的为宁王提供钱粮之物,相比崔龄三人所差的无非就是没有直接站出来支持宁王罢了。

如今主动站出来谋逆的崔龄、毛青已经是被其生擒活捉,此刻便被押在军中,城中也就剩下了赵同。

不过看那些在城门口处迎接的一众勋贵,李桓不用猜就知道赵同要么是已经被擒下,要么便是已经伏诛了。

听了徐俌的话,李桓笑着道:“多亏了有魏国公您这般老成持重的老臣坐镇,南京城方才能够稳如泰山一般,若是陛下得知,定然不吝封赏。”

徐俌闻言冲着京师方向拱了拱手脸上带着几分正色道:“我魏国公府世受皇恩,又岂能坐视乱臣贼子乱我大明,徐某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罢了。”

李桓闻言当即赞道:“好,老国公说的好啊,若是天下人皆如老国公这般想的话,又何来宁王叛乱。”

说话之间,一行人便已经到了城门口处,在徐俌的介绍之下,李桓认识了眼前相迎的十几名勋贵,将这些勋贵同锦衣卫情报当中的介绍对上了号。

其中自然有人私下里同宁王相勾结,不过李桓却是神色如常,并没有点破这点,而是不露声色的同一众勋贵打了招呼,这才一起入了城。

徐俌以自己行动证明了自己对朝廷对天子的忠诚,再加上有锦衣卫监察,李桓对南京城的掌控如何能够比得上世代居于南京城的魏国公徐俌,所以说李桓毫不犹豫的便将一切交于徐俌。

本来还以为李桓进了南京城,肯定是要将南京城中的权利尽数收于己手,大权在握,毕竟以李桓的身份,如果说真要那么做的话,便是徐俌也要老老实实的将手中的权利交给李桓。

只是出乎徐俌的预料,李桓丝毫没有收权的意思,反而是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来处理,这让徐俌对李桓的评价陡然之间拔高了几分。

一晃便是数日过去,自那一日徐俌同李桓先后以骑兵冲击宁王叛军,以至于叛军大乱,宁王叛军虽然说依然在城外扎下大营,但是这几日之间竟然一次都没有发动攻势。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宁王叛军在城外扎根了一般,既没有攻城的意思,也没有拔营而走的意思。

一般人或许还要猜测宁王等叛军高层到底是什么想法,但是李桓却是能够看得出宁王等叛军为何会是这般的反应。

南京锦衣卫衙门所在,李桓正在衙门当中听着徐方向其汇报南京城中各方势力的动向,虽然说李桓明面上没有插手南京城任何权利的意思,但是李桓对于南京城的风吹草动却是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