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本钦差要屠了壶里部(第3/8页)

可是汤顺不同啊,汤顺做为汤家的核心之一,又是一县主簿,处理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琐碎之事。

显而易见,韩乐做为汤家所养着的十几名账房先生之一,汤顺不可能陌生。或许汤顺认不出岳不群这位新进的账房先生,可是韩乐在汤家呆了那么多年,汤顺一眼就将韩乐给认了出来。

正是因为汤顺一眼便认出了韩乐来,汤顺才面色为之一变。

他们汤家的多年老账房,为什么会突然同锦衣卫的人走在了一起,汤顺心中不禁生出几分不妙的感觉来。

而恰恰这会儿,边上同汤顺关系极好,几乎是被汤家一手推上绥德教谕之位的陶令脸上露出几分诧异之色低声道:“汤兄,那……那韩乐不是你们家的账房先生吗,他怎么……”

虽然说陶令的声音很低,可是边上几人还是清楚的听到了陶令的话,一时之间,不少人皆是向着汤顺看了过去。

李桓也是耳聪目明,虽然说距离汤顺、陶令他们隔了一两丈的距离,但是一样将陶令的话听得清清楚楚。

李桓淡淡的瞥了汤顺一眼,同时看向坐在那里的汤定邦。

汤定邦显然不认识韩乐,但是他坐在那里,也听到了陶令的话,闻知随同锦衣卫千户岳不群前来的竟然是他们汤家的账房先生,这让汤定邦心中咯噔一声,眼睛忍不住为之一缩,就连心跳都猛然之间加快了几分。

也就是多年磨砺的心性,汤定邦瞬间便稳住了心神,可是如果仔细看到话,却是能够看出,汤定邦的心有些乱了。

而这会儿,岳不群冲着李桓一礼,然后开口道:“大人,属下有关于鞑靼入寇,劫掠朝廷赈济钱粮的消息禀报。”

哗的一下,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向着岳不群看了过来。

实在是这消息太过惊人了,要说眼下榆林道最热的消息肯定就是到底鞑靼人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入关,并且那么顺利的将朝廷的赈济钱粮给劫走的。

正是此案有着太多的蹊跷,以至于民间流传着许多的传言,不少人坚定的认为,必然有人勾结鞑靼人,为鞑靼人提供了便利,否则的话,鞑靼人绝对不可能会那么顺利的劫走钱粮,甚至都没有受到什么阻拦的退回了草原。

先前李桓忽然之间开口,直言有人勾结鞑靼人,一众人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也是从心里认同李桓的话,就是他们自己都相信有人勾结了鞑靼人。

只是大家不知道,究竟是谁勾结了鞑靼人,就算是一些人心中隐隐有所猜测,可是一想到对方的权势,也是不敢乱说。

方才李桓的话,其实大家心里是不大相信的,如果李桓真的掌握了到底是谁勾结鞑靼人的话,肯定是派人去拿人了。

但是现在岳不群出现,这让不少人暗暗猜测,难道说李桓真的掌握了什么消息,已经确定到底是谁人勾结了鞑靼人吗?

李桓眼眸之中闪过一道精芒,看着岳不群道:“讲!”

岳不群深吸一口气,神色一正,冲着李桓一拜道:“此事说来也是巧合,一切要从下官的遭遇说起。”

在一众人的注视下,岳不群将自己如何被人追杀,又如何被韩乐所救,进入汤家,又是如何亲眼目睹汤家之人同鞑靼人相勾结,杀灭了护送粮食的甄伟所部将士,劫掠了朝廷的赈济粮。

这些事情自岳不群口中娓娓道来,只听得在场一众人惊叹连连。

尤其是岳不群爆出汤家勾结鞑靼人的消息的时候,一众人的目光齐齐的看向了在场几名汤家之人。

绥德主簿汤顺,榆林道卫指挥使汤定邦,还有做为汤家之主的汤定国。

汤定国不等岳不群将话说完,直接面色大变,豁然起身猛地一拍桌案怒喝一声道:“大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岳不群,你自己也说,是我们汤家救了你性命,不曾想你竟然不思报答我汤家的救命之恩,竟然为了自己的功劳,肆意诬陷我汤家,你之用心,何其歹毒……”

李桓淡淡的瞥了汤定国一眼道:“汤员外,且听岳千户将话说完。”

说话之间,李桓屈指一弹,就见盘子之中一颗蚕豆飞出,正中汤定国穴位,汤定国身子一软,噗通一声坐了下去。

而这会儿岳不群根本就不受汤定国的影响继续道:“岳某的话大家或许不信,可是苍天有眼,韩乐韩兄在汤家多年,目睹汤家这些年所做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恶事,心中良心难安,此番特求下官带去前来面见钦差大人,愿当众揭发汤家之罪行,还请钦差大人明鉴。”

说着岳不群向着韩乐道:“韩兄,钦差大人当面,三边总督在此,关于汤家这些年究竟做下了何等大逆不道之事,韩兄大可如实道来,两位大人自会秉公而断,不使恶人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