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子懵圈,这样也行?(第4/7页)

想到自己脑袋一热,竟然将这么大的一个难题交给了李桓,朱厚照心中就是万分的后悔。

提督京营整顿京营,这权柄大是大了,关键这会儿想一想,根本就是个坑啊。

这么重的担子,李桓根本就扛不动啊。

朱辅轻咳一声道:“陛下,可是担心李桓不好下台?”

朱厚照抬头看了朱辅一眼道:“还是成国公知朕所忧。”

朱辅含笑道:“陛下,老臣有一策,可让李桓轻松过关,不至于被百官看了笑话。”

朱厚照闻言登时眼睛一亮道:“老国公快快讲来,若是果真如此的话,朕便是亲自给令嫒指婚也是无妨。”

朱辅心中一喜,压下内心的波澜道:“陛下,您是下旨让李桓提督京营,另整顿京营,既然如此,那就将十二团营整顿为三大营。如此也算是有一个交代。”

朱厚照眉头一挑,关于京营的变更,朱厚照身为一国之帝王,自然清楚。

太祖朱元璋之时,朱元璋设立了五军营,四十八卫,共计二十余万人,分作五军,起到一军有变,四军足制的作用。

这个时候的京营所指的便是五军营,不过到了永乐皇帝,朱棣又将京营由原来四十八卫的基础上增编为七十二卫,增设了神机营、三千营,这一时期京营便是指神机、三千、五军这三大营。

此后数十年,三大营便是京营。

然而这一状况到了英宗时期却是发生了变化,英宗皇帝受王振蛊惑,亲率三大营以及勋贵之精锐尽出,经土木堡一役,京营以及勋贵精华损失殆尽。

而兵部尚书于谦在这种情况下,于诸营之中尽选马步精锐十万,组建了十团营,而未入选的原京营老弱则仍归本营,称之为老营。至此京营制度为之一变。

十团营取代了三大营,成为了京营的主力,京营也就成了十团营的代指。可以说这一时期,兵权尽在文官集团之手,执掌兵部的于谦也就掌控了十团营,可谓是权柄赫赫。

然而等到英宗皇帝夺门之变重登帝位,英宗皇帝便一改景泰之制,裁撤十团营,复归永乐旧制,复设神机、三千、五军三大营。

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未尝没有通过此等军制改革自文官集团手中夺回军权的意味。

然而及至宪宗皇帝,宪宗又令自三大营之中挑选精锐十二万,设立十二团营,自此京营便以十二团营延续至今。

朱厚照所不知道的是,未来他推出来的刘瑾被文官集团给安上了造反的名头,千刀万剐在刑场走了一遭。

自那之后,宦官势力大减,朱厚照只能将主意打到了武将身上,因此开始宠信边军出身的江彬,并且自边镇之地抽调边军精锐入京,名为外四家。又自十二团营抽调精锐在西官厅操练,京营有多了几个编制。

可以说京营自始至终一直都在随着天子的变化以及需求而变化。

朱辅给朱厚照的建议无非就是从形式上变一变,核心就是即不裁撤老弱,只抽调十二团营之精锐复设三大营,虽然说这办法也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京营的现状,但是怎么说也好过李桓奉命整顿京营,而一无所获要强吧。

朱厚照只听朱辅之言,当即便明白了过来朱辅的用意,皱了皱眉头,缓缓点了点头道:“老国公老成持重之言,朕会好生考虑的。”

朱辅微微点了点头道:“陛下不嫌老臣愚钝就好。”

正说话之间,就听得一名小内侍快步而来道:“陛下,丘大监同李太傅已经入宫了,很快就到。”

朱厚照闻言精神为之一振,而这会儿朱辅起身向着朱厚照一礼道:“陛下既然还要召见李大人,那么老臣便先行告退了。”

朱厚照向着朱辅点了点头,然后又向着丘聚道:“高大伴,你代朕送老国公出宫。”

说着又道:“对了,去派人,吩咐皇后,中午就留成国公妻女在坤宁宫赐宴。”

朱辅闻言当即向着朱厚照拜谢道:“老臣谢过陛下。”

朱辅自然明白朱厚照让皇后赐宴自己的夫人女儿,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抚以及嘉奖。

成国公朱辅离去没有多大一会儿功夫,就见丘聚以及李桓二人走了过来。

走进大殿当中,李桓上前冲着天子一礼道:“臣李桓,拜见陛下。”

朱厚照抬头看了李桓一眼,微微一笑道:“李卿不必拘礼,起来说话吧。”

李桓谢过天子,起身之后,向着朱厚照道:“陛下,您召臣前来,可是有什么事吩咐吗?”

朱厚照示意李桓坐下道:“朕召李卿前来,却是关于京营之事,朕想问一问李卿,这京营之事,不若就此作罢了吧。”

李桓闻言登时面色一变,刚刚坐下的身子立刻便站了起来,看着朱厚照,沉声道:“陛下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