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雷霆(第2/3页)

曹谨行挑眉:“汉人?入了蒙古十三翼?”

“是。”

沈襄道:“当时金、辽、宋多方混战,刘秉忠祖籍瑞州,处辽国境内,世代为辽朝官宦大族,后入元朝幕府,助忽必烈一统天下,他死后,得谥‘文正’。”

卧槽!

曹谨行吃了一惊,对于这个谥号他还是知道的。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以后,文人做官,梦寐以求想得到的一个谥号,就是文正!

被誉为“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是不会轻易把这个谥号给人的。

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司马光……

刘秉忠能得这个称号,足见忽必烈的重视,他一定立了大功。

沈襄继续道:“刘秉忠深受忽必烈信任,乃是其帐下第一谋臣,参与了建立金莲川幕府、征伐大理、会见藏传佛教领袖八思巴、平定阿里不哥、征讨南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

其人精通儒、道、释三家经义,医卜星相无所不知,并创出了一部稀世绝学《平砂玉尺经》,是少有的修炼天字真气的神功绝学,以之看风水、寻龙脉、知天文、晓地理、演算天机,无往而不利!

刘伯温就曾为此书作注,‘聪书记’则是刘秉忠做幕僚时的职位,要继承这个称号,必要条件就是修炼《平砂玉尺经》有成!天道玄之又玄,有感于天的人,必然不好对付,一定要格外小心。”

“嗯。”

曹谨行记下了这个名字。

之后的几十里都没人骚扰,但天色是越来越暗了。

云层从铅灰变成漆黑,大地之上,狂风呼啸,眼看一场暴雨就要落下!

车队也来到了两段山。

一山两段,狭道居中。

轰隆隆——

天上雷声炸响!

酝酿良久,一条条炽白的闪电终于爆发,像雷龙般穿梭在滚滚乌云之中,天地忽明忽暗,尽显自然之伟力!

曹谨行心中不详的预感越来越强。

身后众人取出蓑衣,正要披上。

曹谨行从乾坤袋里拿出【天蚕宝甲】递给黄方苓,嘱咐道:“记住我说的话,一有事就让四鬼带你离开。”

黄方苓看着天蚕宝甲,心中一阵潮热,抬头脉脉地看着他:“那你呢?”

曹谨行道:“自打练成《乾坤大挪移》,这些东西就用不上了。拿着。”

“……”

黄方苓默不作声接过,这一刻,她真的好想把医术都换成武功,这样,至少不用干看着……

她的情绪很低落。

旁边沈襄看出她的想法,笑了笑,十三不缺战友,甚至不需要战友,这位黄姑娘有的,才是十三需要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众人披上蓑衣,骑马往里走。

曹谨行取出【风扬阵】,注入真气,沟通无处不在的狂暴的风,并没有在三百余米内察觉到有人存在。

但多次生死厮杀养出的直觉在告诉他,这段狭道里就是有埋伏!

“打起精神!警戒四周!”

沈襄高声大喊。

所有锦衣卫齐声应是。

一行车队走进了狭道……

与此同时。

两段山左侧峭壁,厚厚的石壁之后,有个新开凿出来的小山洞。

那里盘坐着三个泥塑般的中年人,其中两个壮汉,一个戴着直至手肘的铁手套,一个身披袈裟,眉心有象头装饰。

为首之人则是一幅汉人装扮,三十多岁,面白无须。

三人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眨,全身真气内敛,完全感应不到活着的气息。

——萨满教敛息秘术,【泥偶术】。

忽然。

领头人的耳朵动了动,他听到了狂风之中的马蹄声、嘶鸣声、车轮滚动声……

“到了。”

他心中默念,眼珠一眨,生命复苏,从‘泥偶’状态脱离出来。

身后两位大汉,眼见他动作,马上跟随着解除术法,恢复行动。

“时机到了。”

领头人一声令下。

身后两位马上出掌,一左一右拍在厚厚的石壁上,轰隆炸响,碎石飘飞!

狂风倒卷入山洞。

三人的衣衫猎猎作响!

他们站在洞口,俯身向下看。

车队就在脚下!

终于出现了……

下方曹谨行脸色微变:“小心!”

沈襄二话不说,骈指引剑,三尺青锋穿梭在狂风之中,发出刺耳尖啸,剑光如龙,射向声源!

面对极速杀来的剑光,中年人微微一笑,举起两根手指,雷光闪烁,轻松震退了长剑。

锵!

凝光倒飞回沈襄手里。

剑身嗡嗡颤抖。

沈襄抬头一看,脸色凝重下来。

这三人装束如此特殊,他想不认识都难,从他们的铁手、象头、汉人装束逐个扫过,喃喃说道:“蒙古十三翼,‘铁拳’、‘象奴’……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