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7页)

秦玄策的额角被瓷片划破了长长的伤口,鲜血滴落下来,滑过他的眼角,宛如血泪,而他面容刚硬如铁石,又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金刃锐气,他挺直了腰杆,朝高宣帝抱拳,声音坚毅而低沉。

“陛下圣恩,臣无以言表,万万不敢辜负,臣赤胆忠心,可以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今日,陛下千秋华辰,臣请出战,愿为陛下征伐突厥,踏平漠北王庭,为我大周北扩疆土,若能得胜,不敢言功劳,求以此苦劳,换陛下一封圣旨,为臣赐婚苏氏,臣感恩戴德。”

此言一出,高宣帝的脸色又变了。

突厥之患,自古有之,屡灭不绝,本朝开国太.祖皇帝有不世之武略,也曾率兵亲征塞北,终究无功而返。突厥人生性彪悍,体格雄壮,弓马娴熟,凡民众皆可为士卒,且悍不畏死。历代周帝或绥靖、或挞伐,对其恩威并施,然终不能绝之,是为北方大患。

要灭突厥,谈何容易。

高宣帝面色阴沉:“秦玄策,朕再问你一次,朕有一女,欲赐婚于你,你意如何?”

秦玄策叩首回道:“臣,不敢从命。”

高宣帝倏然一拍龙案,厉声道:“秦玄策抗旨不遵,忤逆犯上,来人,拿下他,廷杖五十,即刻行刑,把他给朕狠狠打一顿,不可留情。”

左右不敢有违,马上有金吾卫上来,对秦玄策低低地道了一声:“大将军,得罪了。”随即将秦玄策双手捆缚起来,带着他下去了。

秦玄策抿紧了嘴唇,缄默不语,全程并无一丝抗拒。

萧皇后上前一步,对高宣帝恳求道:“陛下……”

“皇后不必多言。”高宣帝严厉地打断了萧皇后,“今日,有敢为秦玄策求情者,视为同犯,一并责罚。”

萧皇后只得噤声,一脸愁容。

杜贵妃却在旁懿骅冷笑了一下:“枉费陛下对秦玄策一片爱护栽培之心,他不思皇恩浩荡,反而妄自尊大起来,可见其狼子野心……”

“你也闭嘴!”高宣帝怒斥道,“朝堂之事,岂容尔等无知妇人妄言,还不下去!”

杜贵妃脸色煞白,变了几变,终究不敢造次,含着眼泪,低头退下去了。

高宣帝坐在龙椅上,靠着椅背,一脸阴郁,深深地喘着气。

萧皇后沉静地从宫人手里拿过一盏清茶,默不作声地奉到高宣帝面前。

高宣帝看也不看萧皇后一眼,却接过了茶,仰头一饮而尽。

宫人们屏息凝气,连呼吸都不敢大声。朝阳殿上悬着上百盏琉璃宫灯,儿臂粗的牛油白蜡烛燃烧着,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响,在寂静的殿堂中显得分外惊心。

烛火通明,酒香犹温,高屏间沉香缭绕、金纱逶迤,说不尽的金碧辉煌。

高宣帝久久地沉思着,面色阴晴莫定。

过了良久,有金吾卫统领来报:“陛下,行刑已毕。”

又不多时,秦玄策迈着蹒跚的步伐,慢慢的、一步一步地从殿门外走来,他的身后拖着一滴一滴血痕,一路蜿蜒而来。

高宣帝端坐在龙椅上,沉着脸,看着秦玄策。

终于,秦玄策艰难地挪到了高宣帝面前,他的身体摇晃了两下,站立不稳,歪歪扭扭地跪倒下来,险些跌在地上,挣扎了半天才跪好了,依旧对高宣帝叩头:“臣有罪,求陛下宽恕。”

五十廷杖,若一般文弱的官员,此时大约一命呜呼了,也只有秦玄策这般悍勇之躯,还能自己走进来,饶是如此,他的臀部并大腿也是血肉模糊、一片狼藉,此时双腿战战,几乎软倒,但他咬牙忍住了,强迫自己保持着清醒的意识,向高宣帝俯首谢罪。

“秦玄策,朕问你。”高宣帝的身体微微前倾,居高临下地望着秦玄策,沉声问道,“北征突厥,非同小可,不但耗费国库财力,更会耗费无数将士性命,此大动干戈之举,汝可有十分把握?”

“臣不敢言十分,七八而已,愿一搏天命。”秦玄策肃容回道,“此次凉州之行,臣曾追击突厥兵马至敕勒草原,虽未能全歼敌寇,但对地貌河川亦有多方探寻,心中早有谋划,并非一时意气。”

他重重地叩首于地,声音虽然虚弱,但语气却充满了刚硬:“突厥屡屡犯境,塞北无一日安宁,臣两次护卫凉州之战,皆见城中妇孺老幼上阵,悲壮惨烈,臣父与兄亦阵亡于斯,此毕生之痛。突厥不灭,不知还有多少子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臣无所能,唯有一身血肉,愿为陛下驱使、为大周效死、为塞北民众和军中将士请命,求陛下成全。”

高宣帝目中精芒闪动,脸上依旧带着怒意,恨恨道:“朕乃天子,金口玉言,断无变更之理,竖子何其可恨,公然违逆朕意,岂非叫天下人耻笑于朕?”

萧皇后站了出来,拜倒在高宣帝面前。萧皇后出身士族高门,高宣帝虽不喜她过分端方,却一向敬她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