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3/5页)

崔则冷笑:“很好,多读了两年书,就会用圣人之训来顶撞父亲了,你应知晓,你是快要娶妻的人,我只问你一句,你如此行事,于心无愧否?”

崔明堂拱手,正色道:“当是时,我一意善念,并未思及其他,天地神明可鉴,我没什么可愧的。”

崔则闻得此话,略一颔首,面色稍缓,语气依旧严厉:“你向来行事端正,我信得过你,然则,于此事上的处置却是不妥,此美貌少女也,你救之,若为邋遢老汉者,你可愿救之?终归是存了私念。我信你,旁人信你否?”

崔明堂向来温顺,很少有这么坚持的时候,他一板一眼地道:“我为人处事谨守分寸,无不端之举,无不可告人之处,还请父亲体恤,此事由我自己主张,您不要再过问了。”

崔则有些恼火,瞪了儿子一眼,但崔明堂挺直了胸膛,和父亲对视着,面色坦然,没有丝毫躲闪的意思。

好在崔则终究是个仁厚大度的长者,他气了半天,摇摇头:“罢了,你从小到大就老成,没让我操心过,今天就当是把以前的份给补齐了,你好自为之,我只提点你一句,我是容不得琳娘受半点委屈的,你莫要因着这事情而令她不悦。”

“扶危济困而已,为善之举,怎会令人不悦,琳娘不是那般小气的姑娘,父亲,您多虑了。”崔明堂如是回道。

崔则气哼哼地摆了摆手,懒得和儿子继续争辩,一瘸一拐地转身出去。

崔明堂急忙上前搀扶:“早和父亲说过,您好好躺着休息,哪怕您要教训儿子,尽管打发人过来叫儿子一声就好,怎可随意走动,对了,大夫呢,不是请了大夫过来,大夫怎么说的?”

“你还记得给你老子请大夫,哼哼……”

两个人的声音渐去渐远。

阿檀呆呆地站在那里,举目四顾,心下茫然。

这房间布置得清雅干净。壁上挂着一副字,写的是狂草,笔锋勾错连贯,阿檀看不太懂。案上叠着一堆书册,砚台上墨痕未干,角落放着一个半人高的束腰影青书画缸,里面斜插着几捧卷轴,重环博山炉摆在素屏下,烟絮散开,袅袅若细纱。

崔家的丫鬟秉守礼仪,安静地侍立在下首,素衣青鬓,垂眉敛息。

阿檀觉得自己与此处格格不入,仿佛是一点朱砂落到雪堆里,无端端污了人家的素净,她的手指不安地交缠在一起,搓来搓去,手脚都无处安放。

半晌后,崔明堂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个老嬷嬷,捧了一碗姜汤。

“小娘子先把这个喝了,暖暖身子。”

姜汤里放了红糖,甜甜的,带着辛辣的味道,阿檀喝下去,从喉咙到腹部,仿佛慢慢都温暖了起来。但胸口还是一片冰凉。

她喝过了姜汤,将碗放下,对崔明堂施了一个福身礼,轻声道:“多谢崔公子援手,我歇了一会儿,眼下好多了,不敢再劳烦公子,请容我告辞。”

崔明堂的眉头皱了起来:“你如今这般情形,孤身一人的,想要去哪里?”

阿檀低着头,含含糊糊地道:“我到城外去寻一故人,他昔日曾允过我,若有难,可许我容身之处,我打算试着去求他一求,且看看吧。”

崔明堂抿着嘴,默不作声地站在那里,他安静地看着阿檀,他的目光始终那么温和,带着淡淡的关切,又保持着应有的分寸。

阿檀柔声道:“公子与我素昧平生,能得您这般援手,已是分外之恩,若是因我而令公子名声受损,那却成了我的罪过了,我自去寻容身之处,公子大可放心。”

她想了一下,认认真真地团手拜了一拜,道:“若故人不能收容我,我再厚颜回头来求公子,那时还恳请公子帮我。”

崔明堂沉默了很久,久到阿檀额头都冒出了汗,他才点了点头:“如此也好,既然苏娘子心意已决,我不好强求,便如是了。”

他遂命人去准备车马。

然而,少顷,崔家的车夫进来,小声地向崔明堂禀了几句。

崔明堂面上露出了迟疑的神色,看了看阿檀。

阿檀心头一跳,嗫嚅地问道:“怎么了,可是有什么变故?”

崔明堂也不隐瞒,直白地道:“下人来报,说是京兆府出动了许多卫兵,满城搜寻晋国公府的逃奴。”

阿檀吓脸色煞白,腿一软,差点跌倒。

崔明堂下意识地踏前一步,想要扶住她,但手刚刚抬起,又马上收了回去,背到身后,咳了一声,道:“不必担忧,我可保苏娘子无虞。”

崔明堂叫了崔家的护卫随行,一行十余人,簇拥着出了门,崔明堂和阿檀一起上了马车,崔明堂吩咐往东城门方向去。

走到半路的时候,果然有京兆府的人拦路问询,马车停了下来。

阿檀惊慌不已,缩到角落里,泪汪汪地看着崔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