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脸盲(第2/3页)

周意背对几人没说话,腰杆挺直,岿然不动,背影看起来特别像暴风雨前那种可怕的宁静,正面就……鼻头泛红,泪眼婆娑。

她!

真的!!

烦死感冒了!!

躁意席卷而来。

周意从兜里掏出只手想擦眼泪,甫一接触到冷空气立马冻得缩回去,紧闭双眼,深呼吸。

等到鼻腔里的酸涩感消失,周意慢吞吞转身回来,看着大哥辣眼睛的五官说:“别说今天不行,就是你头七过了也不可能。”

——

凌晨2点被主任一个电话挖起来做采访,之后一整天,陀螺似的撰稿、改稿、剪片,总算忙到节目播出,慕青临人已经麻了。

这是电视记者的常态,从她毕业考进省台就一直这样。

“慕姐,还不走?”慕青临带的实习生临走之前吊着最后一口气问。

“醒会儿神。”慕青临抬头看到实习生沧桑的脸,打趣道:“熬得到转正答辩?”

实习生由衷地点头,“不能……”

“那还不赶紧写辞职报告?”

“啊?”

“我这儿有范文。”

“慕姐!”

实习生一声哀嚎打破了办公室里沉闷的气氛。

慕青临趁着脑子短暂清醒,开始筛选明天晨会要上报的新闻选题,忙过八点才收拾东西离开。

这个点还早,慕青临回去也没事可做,想了想,决定去红门巷里喝一杯打发时间。

红门巷背临永安河,河水清澈,四季飞花,早几年被改造成特色景点后,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少GDP,另一边则全是譬如省台这种现代化办公大楼,一栋连着一栋,把红门巷挡得严严实实,每天不到太阳开始西落,不会有一片阳光直射进来。

一边快,一边慢,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对红门巷里的人没有产生丝毫影响。

他们仗着脚下的历史街区保留了九十年代末的建筑风格我行我素,坚决自治,政府部门拆也不敢拆,改也改不动,发展沉闷滞后,还维持着十几年前的无序拥挤,时不时就会因为各种违法乱纪的新闻上头条,弄得毗邻的几个区谁也不想管,全当烫手山芋扔着。

慕青临第一次和同事去红门巷消遣就中过招,被人摸走了手机和钱包,觉得这里急需整治。

后来她自己去喝过一次酒,街道上直白的音乐,暧昧的灯光和鼎沸人声营造出的氛围意外得真实。

这种真实能盖过工作场里的疲惫。

之后慕青临就常去,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另一个原因则是方便。

省台旁边就有一条连着红门巷的小道。

沿着这条小道进去,可以到红门巷东头。

东头人少,慕青临走得没那么用心——步子平缓,思绪散漫,这么做的结果是,她前脚踏上红门巷的地界,后脚就被一个团状的人砸中胸口,力道重得她往后踉跄了一步才勉强稳住,往下,前几天新买的皮鞋也没能幸免。

好在这团人会收脚,不然她明天得跛着上班。

“不好意思啊,没想到这儿会突然冒出来个人,刚踩你那脚先欠着,等我解决完麻烦再还。”

这团人开口说话的时候手朝后一拨,弄掉了帽子,慕青临这才发现砸中她的是个长相清爽明朗,但表情不太阳光的女孩儿。

刚好像是被人扒拉着肩膀推过来的。

周意话一撂下就要上去踹人。

慕青临扫了眼对面能顶她两个壮的大哥,下意识给她拽回来,同时快速侧身,接住大哥抡过来的拳头,借势怼在了粗糙的水泥墙上。

大哥疼得「嗷」一声,瞬间失去了战斗能力。

形势突转,其他几人面面相觑,不敢轻举妄动。

尴尬且诡异的寂静持续半天才有人反应过来,撸着袖子要往上扑。

“干什么呢?又是你们几个!”旁边传来巡警的怒吼,“两万字的检查不够写是吧!”

缓过劲儿的大哥听到巡警耳熟能详的声音,浑身一哆嗦,撂下句“周意,你给我等着!”拔腿就跑,速度快得国家队教练看了估计都要眼红。

一阵兵荒马乱之后,周围恢复平静。

周意动动还被慕青临紧攥着的胳膊,语气热络,“没看出来啊,你身手还挺了得。刚谢了。”

慕青临松开周意,想说「我也就比你单方面被人扒拉强那么一点,真没什么身手」,话到嘴边觉得不好,有点伤面子,遂改口道:“客气……”

周意灿烂一笑,脚伸到慕青临跟前,大方地说:“踩吧,双倍还你。”

慕青临低头瞧了眼周意胖墩墩的雪地靴,半晌没动。

“不踩?不踩那我就走了啊。”周意缩着脖子说,再不回去烤暖气片,她的骨头就要被冻住了。

慕青临摇摇头,垂眼看着她说:“你一点都不记得我了?”

“嗯?”周意懵逼地盯了慕青临几秒,叹口气说:“不好意思啊,我有时候会突然脸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