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3页)

“好好。”曹国斌敷衍地点点头。

曹柔心里乐开了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官家肯定能看见她。

她虽没顾春和长得好,可顾春和娇娇弱弱的,哪有她身手好?留在宫里,既能侍寝,还能护驾,多好呀!

不过她就笑了一下:刚失去同伴,大家伙心情低落,可不是表现心情好的时候。

因是在北辽境内,耽搁时间长了恐怕生变,队伍经过短暂的修整后,迅速开拔回营。

饶是这般,眼看要到大周境内时,北辽的人马追上来了。

带兵的是北辽王子宗元,上前就破口大骂,“贼娘的忘八羔子,嘴上说着仁义道德,扭脸就杀我北辽无辜,比蛇还毒,比老鼠还脏,我北辽大好男儿,被你们这些臭虫骗啦!”

他用力抛出一个血淋淋的包袱,“你们的公主,还给你们!”

包袱骨碌碌落在地上,散开了,是一颗血污的人头。

草原冰冷的阳光从云端倾泻而下,悲悯地照在蔡娴芷那双睁得大大的,凝聚着死前无限恐惧的眼睛上。

斩杀和亲公主,意味着撕毁和亲盟约。

曹国斌不由生出一点小庆幸,宗元王子若就事论事和他争辩,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圆回来。

小妹没在军中任职,擅自领兵侵入北辽境内,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屠杀北辽部落,往大里说,就是破坏两国邦交哇!

这可不是个小罪名,别看他是官家的嫡系人马,官家也绝不会轻饶了曹家。

现在好喽,宗元这一冲动,倒替他解了困境。

虽然直觉哪里不对劲,但看看一旁的小妹,曹国斌握紧了手中的铁枪,毫不犹豫地冲杀上去。

仅仅维持一年的边境和平,彻底被打破了。

河东军报送抵京城,举朝哗然,大半朝臣赞成出兵,也有反对的,比如韩斌。

“北辽狼子野心,不除,必成大周祸患。”韩斌道,“辽人彪悍善战,想要击溃北辽,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冬天不是打仗的季节,大雪一来,道路险阻,辎重难行。且北地天寒地冻,非战斗损耗往往比其他季节更多。

天时不可。

非大周本土作战,北辽地势开阔,没有山体掩映,且大周士兵不熟悉北地水源分布,过于依赖后方补给。

地利也尚缺。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没有改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谢景明的新朝还未建立,此时大动兵戈,极容易让别人钻空子。

这个别人

韩斌一通分析下来,这三点哪样也不占!

以往对北辽,都是谢景明亲自前线指挥,如今他是官家,不能轻易离京,边防军的战斗力肯定会受影响。

一旦出兵,没有三年五年打不完,而战争拖得越久,对谢景明越不利。

所以韩斌劝他忍,待清除内忧,再处理外患。

文彦博说:“相国是老成持国之言,但吃了这个哑巴亏,朝廷的颜面何在?”

“你不觉得蹊跷?先是辽人突然出现在并州,像是故意引着我们打他一样。宗元一向畏惧官家按他的性格,没胆子和官家硬碰硬,只会装可怜卖惨捞一笔好处,绝不会为了一百多辽人与大周开战。这次到底谁给了他底气,亦或又跟谁串通?”

韩斌拱手行礼,“官家三思,勿中了别人的奸计。”

他说的这些,谢景明也考虑到了。

曹国斌擅自出兵北辽,老实说,他也很恼火。今时不同往日,被柴家三个岛屿的兵力虎视眈眈盯着,任凭谁也不好受。

现在着实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可事情已然如此,不出兵,为了给双方一个台阶下,不得不治罪曹国斌,还要给北辽一笔丰厚的礼金。

发落曹国斌,无疑会令旧部寒心,打击边防军的士气。

除了先帝,谢景明一辈子没向别人低过头,更不要提宗元这个手下败将了。

虽然知道此举风险极大,最终,谢景明还是选择向北辽宣战,并不顾朝臣阻拦,御驾亲征北辽。

他是要速战速决,尽量将风险压到最低。

韩斌私下与嗣子韩栋道:“这个挑动北辽动武的人,可谓把宗元和官家的心思都摸透了。”

韩栋却说:“他也暴露了自己,不算高明。”

“恐怕早已留好后路。”韩斌轻轻抚着颌下美髯,踱到窗边,望着皎洁明亮的月亮,忽感慨道,“自古红颜多薄命啊。”

韩栋以为父亲在说蔡娴芷,“得到消息就打发人去国公府了,到底是自己亲手养大的,老夫人哭了一场,国公爷看着还好,府里其他人……”

他摇摇头,蔡娴芷临走前把满府上下都得罪了,听说她惨死,府里也只是唏嘘几句,过后该怎样过,还怎样过。

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忘记这个人。

韩斌指的可不是她,笑了笑,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