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联宗(第3/3页)

董景道终究是世之大儒,又被自己把家世炒到了前五十名,则他怎么可能瞧得起董彪哪?别说董彪了,恐怕即便陇西董氏这种地方豪族遣人往谒,老先生也是懒得见的。

说不定董景道在董彪书信上批复“不通”二字,不是说文辞不通,是说此事不通——我念你为大司马麾下重将,给你面子,不说明白了,你还是赶紧打消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吧!

眼看大都督捻须沉吟,良久不语,董彪不禁有些慌了,忙道:“倘若此事为难,便当末将未曾说过……”

裴该摆摆手,说:“此事确乎为难,但卿等既为我之重将,自当筹谋良策,以解卿等之忧。且容我筹思一二日,必予卿等答复。”说完这句话,想了一想,又道:“卿等所欲,不过高其家门,荫及子孙而已——闻卿子年已十二,我还未曾见过,明日可带来见吾。”

董彪忙道:“犬子顽劣,深恐冲撞了大都督……既是大都督欲见,臣明日领他来便了。”

……

送走董彪之后,裴该便直奔书斋而来。还没进门,先见到猫儿等在门首,说:“夫人请郎君归寝,今宵不必再睡书斋。”裴该便问:“夫人身体如何?”猫儿答道:“只是厌食、欲呕——小郎君比之大公子,更不安稳。”

荀灌娘已经怀孕五个多月了,肚皮渐显,而且她果如裴该所言,去洛阳把老娘接了过来。母女二人每日依偎在一起,让裴该觉得很不方便。再加上此际也不便解决生理问题,于是时常借口公务繁忙,宿于书斋——就让他们娘儿俩一起睡得了。

荀灌娘也理解丈夫的难处,但仍然希望丈夫能够常伴身边。本来今天就说好了丈母别居,夫妻俩一起用了晚膳,再一起归内就寝的,谁想王贡突然间到来,跟裴该一直说到吃饭的点儿……荀灌娘因此特遣猫儿来书斋门前堵人——饭不一起吃,觉总得一起睡吧?

裴该一想也好,我正在琢磨董彪等人之事,不知不觉,本能地就走来了书斋……不如去跟夫人聊聊吧,以荀氏之智,即便在孕中,说不定也能给出点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