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黑云摧城(第2/2页)

而王导的调解之法为:刘浓任徐县府君,再在江南为桓温折一良县。对于王导而言,此乃小事一件,而令人废解的是,桓彝与阮孚皆乃天下共知的名士,为何却会为此小事而怒目相向。

“小郎君,加件衣衫吧。”早上的天气微寒,绿萝捧着件月色披风走到廊上。

刘浓接过披风用力一抖,随意的披在肩上,走到廊角,吹着丝丝冷风,看着在风中摇曳的竹叶,心中却想着日后的安排。

“或许,尚未入雪便可归得华亭,待得明年初再往徐县,带上来福与两百白袍,嗯,终究是江北,带四百吧!江东靖平,剑卫在庄中用处不大,亦一同前往吧。至于罗环与曲平,两人各有所长,倒难取舍,莫若令北宫……年前,刘訚想必也能归来……”

绿萝轻声道:“小郎君,欲练剑否?”

“不,摆琴。”刘浓心情愉悦,双手交叉着,舒展着手指。

当绿萝将白苇席摆好,捧出绿绮琴时,院门上响起两声轻轻的扣门声。

“叩,叩……”

叩门声持续,不紧不慢,守在门口的白袍闻声而起,看着刘浓,刘浓点头。

“吱嘎”一声,门开。

“刘郎君,不请自来,尚望莫怪!”

来人身材颀长,年约三十上下,面目清秀,眉极长,蓄着两寸短须,半半一揖,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此人好熟……

刘浓皱着眉一想,瞬间记起他是谁,揖道:“原是刘郡守,不知郡守前来,所为在何?”(丹阳尹为郡守。)

“仅为见你一面。”

刘耽跨进院中,慢慢走向刘浓,待看见案上之琴,又笑道:“近两年,汝之美名传遍江左,幼鹤已长成,不知刘耽是否有幸,能得闻美鹤一曲?”言罢,将袍一撩,自顾自的坐在廊上,还顺手弹了弹袍摆。

刘耽,事隔七载,再见刘耽……

梅花似雪,似与不似,皆是奇绝……

所为何来?仅为听琴尔……

匆匆一瞬,心思百转,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姑且以琴音试之,不着痕迹的抹了下左手,揖道:“郡守远道而来,刘浓自当操琴而酬知音,却不知郡守欲闻何曲?”

刘耽笑道:“随意便可。”

刘浓半眯着眼的慢慢放开,微微一笑,走到案后落座,双手缓缓捺过琴身,目光随手而流,导气于海,纳意于神,倏尔,尾指一勾。

“仙嗡……”琴音飙飞,《十面埋伏》

“嗡嗡嗡……”

刺指绵荡不绝,顿时让人如置黑夜之中。

继尔一变,化为滚指,箭雨成片。

便在刘浓泼音作雨时,刘耽突然淡声道:“大将军军府长吏陈颁,与我乃是总角之交。”

“嗡……”滚指切作抹指,刘浓置若未闻。

刘耽继续道:“我曾修书于他,言,甚是优虑祖豫州伐北,恐后方不稳,若是……”

“仙嗡……”抹指化为挑指,一音高冉。

刘耽淡淡一笑,轻声道:“桓温与汝不和,其父定争……”

“嗡,嗡,嗡……”挑指转为摘指,如军布阵,一点一点积蓄,一寸一寸增涨。

刘耽渭然道:“陛下畏惧大将军,忌恨大司徒,却不敢行之以言,其悲奈何……我曾上表,夸赞汝与王氏郎君,田间野坊也闻。”

“仙嗡,嗡,嗡……”摘指突变拂指,状若黑山,状若滔云,连绵成城,黑压压的欲倾未倾。

刘耽叹道:“钱凤占舒州,进谯郡。”

“嗡嗡嗡……”楚歌如狂,风声大作,摧沙走石。

刘耽危然不动,朗声道:“昨日,天近黄昏,刁协左长吏撞大司徒牛车,未亡。大司徒,闭门谢客。”

“嗡咚咚……”撮指密如鼓点,又似雷霆,噼里啪啦震荡于心海。

刘耽大声道:“今日天尚未亮,陛下召集群臣,非为他故,乃为王司徒请辞。莫论王司徒辞任与否,而此时,想必不会再为些许小事而劳心。若是如此,想必刘隗定将纪尚书说服,桓温任徐县府君,尚余一缺,北豫州,上蔡县。而陛下应当也想起昔日……”言至此处一顿,迎着狂烈琴音,叫道:“汝,可欲往?我若乃汝,定辞而不授,伏巢而雏,十年再起!”言罢,一弹袍摆,起身。

“噗……”

“噗……”

音绝,弦断,刘浓喷出一口血箭。

“小郎君!!!”

“锵!”

绿萝惊呼,来福拔剑腰间重剑,抵上刘耽之喉。

“来,来,来福,让,让他走!”刘浓吐着汩汩鲜血,双眼直视着刘耽,艰难的吐着字。

来福瞠目欲裂,“锵”的一剑斩在廊柱上,重剑入得太深,他也不拔,抱着小郎君的肩,吼道:“若再不走,定斩汝于剑下!”

“唉,何苦来……”

刘耽怅然一声长叹,摇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