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谁心寄魂(第3/3页)

刘浓看着急奔而来的李宽,侧首一个长揖,笑道:“已至。”

“蹄它,蹄它……”

“瞻箦!美酒备好乎?”

一声呼唤,一声长笑,朱焘身披殷红大氅,骑着绒甲骏马,浮现于山岗,在其身后,上百着甲骑士簇拥着一窜华丽的牛车,漫下来。

“府君!”刘浓高声唤道,朝着朱焘迎去。

“哼!何来府君?”朱焘勒马于岗,面色不喜。

刘浓一愣,笑着揖道:“处仁兄长!”

“然也!哈哈……”

朱焘放声狂笑,猛地一抽鞭,纵马飞驰,至刘浓三十步外勒住缰绳,“希律律……”浑身套着绒甲的战马扬蹄狂啸。

朱焘翻身落马,拉着刘浓大步迈向震惊的众人。

朱焘,朱中郎,益州刺史。

世人皆知、世人皆言:义阳有儿郎,为复北土着铁裳,挥戈提甲战胡狼,醉时卧雪枕冰胆,醒时作啸气慷慷。

“美郎君,可还记得妾身否?”

俩人身后传来一声娇呼,朱焘大笑,刘浓并未回头,扬声道:“醉时卧雪枕冰胆,醒时作啸气慷慷,此雪,乃莺雪。”

“噗嗤!”俏丽的莺雪刚刚揭开帘便听得此言,一声娇笑如铃转,满脸欢颜。

见证人已至,全场起身而注目,此时的朱焘刚刚晋升益刺史,声名如日中天,莫论家世门楣,便是朱焘自身已足以令人敬仰。匡复北土,江东士族大多只是说说而已,谁个真愿舍下一身荣华,放着五石散不服,舍去青山绿水不看,去着铁裳,饮雪战胡狼?!

然,朱焘便是朱焘,同类相从、同声相应,义阳儿郎便若鹰隼,当与鹤齐,岂可与鸡同!

朱焘着软绒于身,缓缓迈上高台,身上的大红长氅裂展于风中,昔日的温雅尽去,唯存而今冷颜如铁,三寸浓须迎风不飘,话语似鼓作捶:“大兴元年,岁在戊寅,至临寒冬,载将近。遥寄青冥于空,长存仁义于胸,观诸君之盛颜,示孔孟之道颠……”

待得朱焘致毕辞,三族之人共聚高台,互换族谱以彰其迹,再拜祭天地以昭告天下,至今而后,三族之人共进同退,若有背离,人可唾之!随后又告祭祖庙,华亭刘氏无祖庙,只得从简。欢庆三日,三日后丁晦携族人回归余杭,并邀请刘浓来年至余杭小住,此乃礼节,刘浓自是应允。桥然担心谱谍司之事,欲回吴县,但桥游思这般模样,怎可起行?且刘浓再三挽留,故而,只能再待几日。

祖盛告辞离去,刘浓修书一封,言年后必至娄县。朱焘来了便未走,整日泡在酒坛里,不是醉在莺雪之怀,便是卧在冰潭之侧,极尽逍遥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