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第2/3页)

交代完这些,范晓娟又想了想看看有没有其他的事,也一并跟秦江交代了。

经过半天的旅途颠簸,总算到了饭店。

先在饭店登记入住,因为寒假是旅游旺季的关系,这会儿来这里都是一家一家,像这样开着小巴来的还有很多老年旅行团。

范晓娟指着老年团跟姥姥说:“姥姥,以后也给你报团去玩。”

姥姥人老心不老,看了一眼那些颤巍巍的退休老干部,十分嫌弃:“人家是来度假的,可不是来旅游的。”

范晓娟觉得很好玩。

姥姥八十七了,腿脚还非常好,每天打完麻将就是自己走路,一天只少十公里。

四间房安排在一起,两家有小孩子的,就让酒店加了个床在地上铺了个单人床垫,小当当图新鲜,根本跟妈妈待不住,一定要来姐姐这里,两姐弟就在地毯上爬来爬去,范晓娟很嫌弃的看着自家姑娘,觉得她现在就像个拖把。

范姥姥跟范晓珍住一间,没过一会儿范晓珍也跟着来了。

范晓珍最喜欢小孩子,她一来,就跑到对面的房间抱了抱小星星:“重了,看看你这小胳膊,真结实。”

又颠了颠小当当:“大姨都抱不动了。”

本来应该喊姑姑的,秦星辰一喊大姨,当当就跟着学,再说“yi”的发音,比“gu”要简单点,小当当看着陌生的大姨,眼睛珠子都不会转了,他很会认人。

看了一会儿,总算认识了,他会吃大姨带来的糖。

亲戚们都很疼爱当当,每次见面总是有给不完的好吃的。

这回范晓珍带来的是奶片,上面印着“唐城奶制品厂”。

“味道很足,你看小当当一口一个的,当零食吃呢。”这批奶片还是范晓珍在边疆上班的同学寄回来的,她吃过以后觉得很不错,就找那边批发了一些,邮寄过来成本也不低了,销量却格外好。

小当当现在还在喝奶粉,拿奶片当糖吃一点问题都没有。

倒是秦星辰,她不爱吃奶制品。

牛奶嫌腥气,酸奶嫌太稠,倒是奶片——

甜甜的,香香的,嘎嘣嘎嘣咬着吃真好吃啊。

就连范晓娟也闻到了奶香味,拿了一片入嘴尝了尝,浓烈的奶香味道让人精神一震,这玩意儿也只有七八九十年代,国营厂做的很火的时候才能吃到,后来市面上卖的奶片,都没有小时候吃到的那种味道了。

曾经一度,范晓娟都在想,自己到底是忆童年,还真是当初的味道更好。

“这奶片不错,哪里产的,这玩意儿补钙怎样?”

“这是我同学从唐城寄过来的,一百斤,七七八八的卖的差不多了,刚才给奶奶拿了一袋,她也说好吃,就是纯正的奶香味道,我听说发明这个奶片的赵场长,也是个很厉害的女人,这玩意儿质量你放心,人家还获过奖呢,奶片可是申请过国家专利的,补钙不输给奶粉。”范晓珍替赵场长宣传了一番。

什么年纪轻轻就去了新区放羊啦,知青变场长啦。

别人放羊就是纯放羊,可赵场长放羊有很大的志向,在当时奶粉生产技术被国外垄断的情况下,买下来一条奶粉生产线是非常昂贵的,所以国内能够生产奶粉的牧场并不多。

赵场长却利用奶片的技术,让新区的奶制品销往全国,增加了新区人民的收入,也给少年儿童们带来了福音,1975年,从新区牧场销往全国的奶片,就超过了十吨,第二年实现了翻倍……

这意味着什么呢,按照一个月二两奶片的补给量,新区牧场解决了上百万儿童的喝奶问题,赵场长还因为这个技术无偿捐赠给国家,上京市做过汇报,还拿过劳动勋章!

七十年代那会儿那样艰苦,运输条件也不好,产量大的地方运不出去,住人的地方没有大型牧场,那会儿的条件还真是艰苦啊,喝不上奶的小孩子喝米汤长大都是常听说的。

女场长啊!

那会儿能当上劳模,可不是一般人,还上京市汇报,范晓娟对这位女场长充满了敬意。

范晓娟唏嘘:“这位赵场长我也是听说过,小时候就听说过新区奶片,只是这奶片不是一般的家庭买得起,那会儿都要单位发奶票配给,我们就没吃过。”

后来长大了,也不需要奶片这东西了。

“星星,好吃吗?”

秦星辰用咯嘣脆的声音回复了她。

范晓娟:“给我来五斤。”

范晓珍:“这玩意儿吃个新鲜,没有添加的,保质期只有三个月啊。”

范晓娟算了算:“六斤。”

给张烨一斤,韩佳栋现在打球,也需要补钙,香香玲玲一人一斤,秦星辰跟当当一人一斤,姥姥一斤没毛病。

范晓珍就把这个单子接了。

等陈冰过来的时候,两个孩子已经嘎嘣嘎嘣的吃了一肚子的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