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第2/4页)

“呸,一个个的,当初你们大哥把几个弟弟送出来,除了老三自己没考上,老二跟老四都是上了中专的,他辛辛苦苦的,把自己累死了,生病的时候有没有一个人给过他钱?”杨珍唇角露出一丝寒意:“你家老娘生病的时候,赖着我伺候了半个月,我跟你们家情分已经尽了,谁要是打我的钱的主意,我能拿命来拼。”

老二媳妇让她说的脸上一阵阵的疼。

杨珍说的是实情。

又看了一眼范晓娟等人,都不是看热闹的表情。

范晓娟她不太熟,但也知道是村里的,范晓珍跟晓敏两姐妹都在村里头开店,混的风生水起,家里也是本村的大家族,惹不起的那一种,范晓娟的底细她不清楚,但知道是城里来的。

就算老二媳妇清楚,很多城里人还不一定有农村人过得好呢。

范晓娟见她眼睛左扫右扫,居高临下的看着她。

老二媳妇知道,看来杨珍现在混好了,翅膀也硬了,不像以前那样好欺负了。

更何况杨珍的厚道是全村人都知道,当年不离不弃的照顾病弱的丈夫,还被区里面评为“年度十佳道德楷模”,去年伺候了婆婆一阵子,也领了个什么奖。

跟她斗,全家人在风评上就占不到什么先机。

老二媳妇扯着嘴笑了一笑:“哪能呢,哪能叫你掏钱呢。”

杨珍冷笑:“没有就好,若是我一个人发了洋财,孝敬孝敬老人也是应该,可爸妈那里分到的钱比我跟小意加起来都多,原是他们该帮衬我们的时候,我跟小意一个孤儿寡母,多不容易是不?”

这话说的漂亮,可惜她没发财呀,一针见血,村里面倒是老人给子女分钱的多。

张嘴问孩子们要这笔征收款的老人,如果有他们家也是第一例,传出去她可丢不起这个人呢!

老二媳妇吃惊的看着她,觉得杨珍是真的变了。

最开始大哥从陕西回来,把杨珍带回来的时候,她害羞的都不敢说话,一开口就是满口的陕北口音,当时家里就老大条件最差,几个弟弟都娶了媳妇,他还没对象,找媳妇眼光还挺高,偏偏看上个杨珍。

那会儿的杨珍就一张脸还看得。

九年时间过去了,杨珍现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眼睛里面也充满了自信和光芒,别说跟九年前比,就两年前她那副灰败的模样都不能跟现在比。

老二媳妇一直有意无意的盯着杨珍看,看着她们几个进了范晓娟的房子。

看着老二媳妇走远一点,范晓珍快人快语吐槽:“这都是什么人啊?”

看着一行人往大楼房(村里人的叫法)那边去,老二媳妇这才想起来,这女人是范晓娟。

范晓娟在村里干的事儿那叫一个漂亮,先是盖了两栋房子,把一圈大学生都吸引过来租房,现在村里没人不说她精明的,杨珍现在跟她们玩到了一起,没得要多学很多东西,看样子杨珍的钱是不可能拿出来做生意,要准备盖房子了。

老二家的却不想盖房子。

概因盖房子来钱慢,做生意说起来也体面,谁不奉承你是个大老板呢?

她这样想,原本想拉着杨珍入伙的心也淡了些。

姐妹几个进了大舅的值班室里面蹭暖气,聊着天。

好久没这样放轻松过了,大家都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

范晓娟从重生以后,一分钟时间都恨不得掰成两半用,家里、厂里、店里,考大学,一分钟没得停歇的,今天不用带娃,不用上班,不用去店里,偷得半日闲。

范晓珍、范晓敏、杨珍几个也难得的轻松一下。

范大舅见这里有人,就出去转悠去了。

村里头最近有不少事儿发生,范大舅在家里也闲得无聊。

范晓珍从超市里面拿来了点菊花和枸杞,冲了点枸杞菊花茶,这茶叶煮开了带着点点枸杞的清甜。

杨珍喝了一口:“这是啥,怪好喝。”

她以前不会注意到这些,现在也懂一点养生了,张烨是最好的表率,她保养得当,大家都很羡慕,就连平常都不怎么说这些的肖姐都注意晚上少吃点,说要减肥。

“枸杞菊花茶,清肝明目的,我店里就有,等会儿给你拿点儿。”

“那我每天泡一个,找你买一点就好。”

“你这就客气了。”

“喝一次两次找你拿,我这天天喝哪好意思啊。”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晓敏说她不喝这个东西,她年轻精力十足。

从理发店开业以来,就没一天轻松日子,可人家每天跟吃了兴奋剂一样,倍儿有劲儿。

大家说起钱要怎么花,都挺高兴的。

范晓珍说她没想好,不过超市开的好,她想要开个分店,可惜现在没有规模化管理模块,没有监控跟摄像,没有放心的人很难做好第二家店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