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圣人(上)(第3/4页)

夏竦下了轿,因为四下黑乎乎的,他只看到几十个侍卫站在门口,盔甲在黑幕里闪着冰冷的光泽。直到一道光线扫来,他才注意到石府门口站着许多大臣。

这等天地异象,如果石坚还会好奇。可这些大臣有几个不信鬼神?一起惊动了,很快寻找根源,立即找出来在杨家湖上空,而且石府就在中心地带。

搞什么东东?

大臣们百思不得其解,然后迅速反应过来,皇上还在石府。不为石坚,也要为皇上,匆匆忙忙地全部赶过来。他们是真为皇上而来,还是好奇而来,不好说。佛云,不可说。

也顾不上打招呼了。这时候风起了,越来越大,刮得他们站在这里,都东倒西歪。还是老王同志反应过来,进石府去吧。不然很有可能一会儿让风都把大活人卷上天了。

赵祯宣他们进来。

一问原委,赵祯含含糊糊地说了大致经过。

一起头大,这算什么,悟道?悟佛?悟儒?

会不会白日飞升,那么最好将大家一起带上天去得了。

反正石坚家中最豪华的就是书房,就象一个小宫殿一样。不然也摆不下这么多书。

人虽多,蹑手蹑脚进去,竟然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

赵祯他们又看到,石坚也有变化了。似乎也感到外面的雷风之威,石坚站了起来,声音也大了起来。虽然还是在自言自语,但声如洪钟。

“天太远,地太深。唯有圣人言近。然何为圣人?以前我一直持一种批判态度,有用则用,无用搁置。可千百年来圣人当真是我所想的那样,是人为捧出来的?”

听到这里,有许多大臣都皱起眉头。可不敢辨驳,怎么辨驳?人家都引出这么大天地异象,敢辨驳?

“既然是圣人,他的存在必然有一定的道理的。”

这一句话让大臣们听了还好过一点。但下面一句话让所有人再次差点跌倒。

“如用九,群龙无首,吉。我一直以为文王作此爻时,是排商纣,恨专政。到今天才知道,非也。无他。龙虽然在伏羲时就开始作为汉人图腾,但誉为天子的象征却是晚秦以后。因此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也可以指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也可以指比自己品德高的人。因此这里的龙应当指阳气,或者是阳爻。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因此有群龙无首,吉。所以自古君王立国不能长达千万年。因为一旦有明君在世,用贤臣,退小人,群策群力,各司其职,国家才会兴旺。一旦昏庸之君在位,独掌大权,国家退君子,宠小人,很快国家就会败亡。”

说得很有道理,可这话听得总不是那么一个味道。

赵祯脸一红,这几句话连他也批评了。至少自己没有用好人。

石坚现在倒不是针对于他,而是解决自己心中一些困解。只要这些困解一解,他以后行事就不再象以前那样瞻前顾后。如果不解,这将成为一个最大的心病,最后有可能真的得失心疯都未必可知。

况且现在浑浑噩噩,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其他人。

“这样说来,文王就没有私心了。所以称为圣人,看来我还是差得太远啊,竟然以小人之心,对君子之语。”

虽然这样说,可没有一个人真将他当作小人。为了这个国家,为了百姓,石坚所有的付出,大家可是看在眼里的。就是赵守节,都佩服石坚的节操。

“但问题又出现了。《易经》论德,论利贞。可老子说道,天地为一,后为阴阳。这是说万物的起源了,起于浑沌当中,也符合宇宙大爆炸理论。圣人之言哪,不可轻视。老子有一分为阴阳,阴阳分四仪。释迦牟尼有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这是多么超前的思想!但道家说无为,易说有为,佛说因果,又到底是谁对谁错?”

这时大家才真心怦着呼吸,原来如此,石坚这些话似懂非懂,可却在探讨儒释道真义。难道今天将会出现一个奇迹?让他找出万物的真源,道义的真理?

或者这天地之间的异象,代表着一种吉祥的预示?

或者今天有可能一个真正的圣人产生?可这是什么教,格物教?

石坚终于没有说话,大家为这个问题难倒。虽然基本上在屋内的人都信仰儒教,可不代表着他们一点道佛教义不相信。现在石坚摆在眼前一个敏锐的问题,一个有为,一个无为,这是根本上的冲突。

石坚在思考,众人也在思考。实际上自从石坚点化圆觉以后,还有在道教大会上所说的一番话,终于带来了一种批判思潮。但有更多人产生迷茫,无论儒道佛,中间都有许多似非而非的教义,不辨还好,辨了后更加让人糊涂。

这时,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可没有一个人感到饥饿,就等着石坚说下面的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