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线索,也许(第2/4页)

可是情况再次传来,地道下面有好多水了,石坚不顾危险,还在地道里。赵堇跑到皇宫,求皇上,于是赵祯再次下诏,征集京城郊外所有抽水的工具,顺着地道方向,一个个地将地道揭开,将这些工具放下去,把里面的水往外排。这才是水势现在涨得慢了的真正原因。

连石坚他们在竹筏上也感到了水流的加速,不得不用力抓住竹筏,才使竹筏不至于流向后面。

月亮飞一样,时间飞一样。到了四更时分了,还没有动静。赵祯再次出了城,一问情况。下圣旨了,让石坚回来。地道任它去吧。只要将这个王爷府邸找出来,将元凶定罪就行了。

一队士兵趟着水,保护着下旨的太监,找到石坚,宣读圣旨。

这时石坚等了好久了,心中也失望了。其实他完全可以从地面进入土行所在,可他不敢,这个王爷的身份太敏感。从真宗到仁宗一代,就在弥补此事。如果自己进去了,发觉错误,将会使这个沉痛的伤疤再次挑起。不要说他,就是仁宗知道了,只是凭借着猜疑,他同样也是不敢。

他望着远方,心中默念着一行去的二十多个人的姓名,也许现在他们全部成了烈士。他哀叹一声,茫然地下令:“回去吧。”

正在他背转着身体的时候,忽然前方再次传来水花声。

石坚大喜,他再次下令所有人原地待命。然后注视着远方,一会儿,几道身影出现在他们眼前。只是让石坚感到奇怪,那些士兵呢?

一个人上来将经过说了一遍。他们摸到了第九条通道,潜进了通道里,还好,上面没有全部灌满,能让他们吸一口气。可一会儿就不对了,通道里面全是水了。只好下潜。

既然代表着这几个人说话,嘴巴也能说会道了。可是说到这里也是黯然,然后继续说道。他们潜了好一会儿,才发觉了上面有空隙。但有好几个人没有上来。

石坚也是沉默,这不是好一会儿,而是好大一会儿,有些人没有上来,是缺少氧气憋死了。

后上他们才发觉地势开始上升,果然看到一条通道。但不是象石坚所想像的那样,从出口处流下来的水。而是从下面涨上来的。当时他们也没有火把,看也看不到,黑乎乎地往上走,终于看到了光亮,地势因为拨高,这些墙壁上的壁灯没有让水淹到。然后找到了一处台阶,继续向上,看到了一扇门。不过幸好的是这一次随行当中有一个盗贼,手里也没有工具,他凭借他的技术,慢慢地还是把这个门打开了。

这也是过去了很长时间的主要原因。上去后看到是一处农庄。原来石坚提议下建造的几座高大的炼钢炉就在东边不远处。

说到这里,包拯问道:“石大人,难道你早知道是谁?为什么不从上面对他家搜查?”

石坚苦笑:“不是我不想,而是不能。就是现在找到了这处庄园,我也不能立即让皇上对他下令抓捕,或者他只要说一声,那是我手下所为,就象八王爷一样,李织潜伏到他身边,同样不是还不知道?农庄里潜伏了罪人,也同样不能定他的罪,还得将他释放。”

说到这里,他叹息一声说道:“仇恨啊,为什么就没有化解的方法?继续往下说。”

后面一句是对这个人说的。

那人再次说道,后来几个人小心地上去了,可与土行一样,这个农庄里一个人也没有了。于是他们借着月色四下查看。看到有一处深井,里面有水哗哗地流淌。跑过去,才明白地下道进水的原因。在农庄北边有一个湖泊,而且还不小,这个农庄里的人挖了一条深沟,将湖泊里的水引到这个井里。石坚叫了声好险,虽然只有一尺来深,可这个湖泊如果水面下降一尺,整个地道将是一场灾难。

随行的几个士兵留下了下来,将这个水沟填上,然后还要看守这个地方。没有武器,从农庄里找出了几把铁锹锄头,暂且用一下吧。这才派他们重新回来禀报。不过回来时,因为水流顺向的关系,都没有再出现问题。

石坚听了叫了声好。立即吩咐回去。到了木行的出口处,石坚从地道里走出来。现在整个地道七弯八扭,反而浪费时间。

出了地道,外面亮如白昼,无数官兵正在这个农庄待命。石坚立即下令,派一支军队进入那个金行农庄,申义彬早安排了一支军队,在那个农庄外面潜伏,让他们两支军队汇合。保护水源,捉拿逃跑的人员,并且将灌溉工具集中到那处农庄,因为哪里的水势最低,也便于抽出。

听到他说出这个农庄主人的名字时候,几乎四下里一点声音也没有。

包拯倒吸了一口冷气,难怪石坚刚才如此慎重。不管这个王爷是不是这个人,也将在宋朝掀起巨大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