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谢谢(第2/4页)

以前他看史书时,看到这一节,感到很奇怪,赵祯是一个很念旧的人,每逢老臣死了,他都失声痛哭。可以说除非犯下一点也不能饶恕的大罪,他总是想方设法保住臣子的生命。

不然以小包的性格,换在乾隆雍正这些猜疑心重、心狠手辣的主上,还能保全归生?所以纵观赵祯在皇位上的整个时间里,直臣倍出,为什么,敢谏,谏错了没事,谏得对不但无过,还会得到小皇帝的重用。

可是这个郭皇后为什么让赵祯罢了皇后不成,最后死得莫明其妙,小皇帝也不查讯。

来到这个世界时,才知道这个郭皇后是多么讨厌。吕夷简让她生气不说,连王曾也同样让她反感。至于石坚自己,因为石坚表现了对曹贵妃一些敬意,也不高兴了。其实在清查商人的时候,石坚还有意保护过郭家,但这恩情她没有记住,反而记住了一些不相干的小仇。

唯一让她畏惧的只有刘娥,而且在刘娥眼前她表现得很乖巧,竟然让刘娥蒙蔽了眼睛,力挺她。现在石坚对宫内事务为了避嫌,并没有过问插手,可他作为首相,总归要听到了谣传。

一开始李太后回到皇宫,这个郭皇后还老实了一阵子。后来看到李太后也是一个柔弱的主,原形毕露了。

说到底,这个郭皇后是一个很难找的不能容人的主。象吕夷简肚量狭小,但投顺了他,不危害他的地位,吕夷简还是折节结交的。可郭皇后就没有一个人能让她看上眼的。

如果在一般人家,也都罢了,大不了是一个泼妇。可她是皇后,特别是石坚知道赵祯有几个儿子,可因为遗传因素,身体素质很差,都活得没有一两岁就死了,有的一出世就夭折了。她要是活得比赵祯岁数长,那么好了,天下因为有这个皇太后在朝中,折腾吧。

从这一点来说,郭皇后之死全是自找的,吕夷简也未必做得太坏。象范仲淹与孔道辅他们为了郭皇后,被贬出朝廷,虽然尊守了古礼,但做法也是迂腐的。

石坚现在也在关注这个历史走向。因为他的出现,历史出现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许多大臣的调动,也因为他提前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有的大臣也让他覆手为雨,压了下去。他正是用这个历史的走向,来治理吕夷简。

现在就提前发动了,他茫然地看着赵祯,还好,没有看到那条让赵祯最后终于一怒,下定决心的血痕。

石坚定下心来,问道:“为什么?”

“石爱卿,告诉你一件事情,今天朕与你谈过话后,回到宫内,看到了什么!”

显然赵祯也愤怒到了极点,身体还在哆嗦着。

“看到了什么?”

“郭皇后竟然在训斥我的母后。石爱卿,我的母后是你安排的,朕一直感谢在心里。是你保住了母后的性命,让我们母子有相见的那一天。可是你也知道母后吃了多少苦,现在她就象五十多岁的人了。”

说到这里,他呜咽起来。

石坚能够理解他的心情,李宸妃的事,石坚将前后发生的一切,通过密谈,全告诉了赵祯,并且含糊地解释,虽然自己冒味地将李宸妃从永定陵救出来,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全是刘太后的名声,也让皇上与母亲相认。

其实话音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娥起了杀心。毕竟当时李宸妃基本上没有一个人注视,以刘娥的手段弄死她就象弄死小鸡一样。历史上赵祯开棺,一点异象也没有看出。石坚对此事也很怀疑,一是死得太巧,二是凭借现在宋朝前几代皇上都是化学专家,弄死李宸妃还会让别人看出来?

赵祯虽然性格软弱,可不代表着他没有长眼睛耳朵,皇宫里发生了许多讲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他也知道。只是死的人都是次要人物,没有人追究。象井尸一案,是赵堇心爱的侍女,才引起注视的。如果是旁的宫女呢?

这件事,石坚也只与赵祯一个人交谈过,就是他的妻子赵蓉与赵堇,石坚也只含糊不清地说了一下。这也成了后来的历史之谜,甚至还有人认为石坚派了人,杀了一个与李宸妃相像的妇女。

那有那么回事,一个妇女失踪,肯定会有家人报案的,本来就稍许有一点破绽,最后刘娥不怀疑才怪。可王朝与赵虎盗墓,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虽然让死者享受了一回皇太后的待遇。

石坚听了赵祯的话,他不用问,就可能想出,训斥没有那么严厉,但顶了嘴了,这让赵祯气愤起来。

叹息一声,天作孽,还可活,人作孽,不可活。郭皇后这样的做法是早死早投生啊。

他说道:“皇上,不要生气了,以后对皇后多管教。皇上还对臣说,人非对贤,孰能无过。既然臣能给吕夷简一个改正机会,为什么不给郭皇后一个改正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