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舍利(第2/4页)

哦,明白了,石大人点化圆觉高僧,现在高僧得道成佛了。

这一下了不得了,全部涌过来。

听着外面七嘴八舌的议论,石坚心里更祸火,全部在谈论神怪,能不祸火吗?一起谈论神怪,他的格物学如何推广?

这个消息很灵通,还有卖点,一个是现在朝廷还有可能是史上最牛的才子,一个是得道的高僧,长了翅膀一样,一会儿,相国寺等京城各大寺庙的高僧主持方丈全部一路小跑过来。

现在赵祯他们站起来,可外面匍匐的人群一拨接着一拨,石坚只有在心里诽谤,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最后全部死在沙滩上。

这些大和尚一个个表情肃穆,但眼里却露出笑意,现在宋朝尊道压佛,现在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里,佛教想不发扬光大都不行了。还询问圆觉得道经过。可听到石坚奇怪的说法,竟然连如来佛祖都贬低了。其实在石坚心目中,无论中国的老子孔子,还是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都是凡人,虽然很尊重,毕竟开创了一种宗教与思想,但与神话中的人物半点也不沾边。可以尊敬,但不可以膜拜。

这些大和尚还在思索。如果找到圆觉悟道的原因,这本来对他们也大有好处。出现疑问,怎么办,命令小和尚回到寺里,将所有经书搬来。现在赵祯他们也不敢离开这里,回到大殿,毕竟这件事太重要了。其实他们本身就想看希奇,这也是借口。

一边看着人群中间,那个枯瘦的身影,一边看着大和尚在翻看书籍。好家伙,好多经书,有的经书都发黄了,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小字,都是历来高僧的注解。

看了半天,也议论了半天,宗教无国界,普渡众生嘛,有什么好建议,还巴不得让别人知道。最后几个老和尚来到石坚面前说道:“多谢施主。”

这就等于默认了石坚认为如来佛出世入世的说法,而且这样一来对以后解释佛经有着莫大的好处。

石坚说道:“不敢,但圆觉大师该如何处理?”

摊到他自己也糊涂了,这个圆寂算是死人还是活人?

“施主也着相了,大师已经抛去了臭皮囊,当然要火化。”相国寺的主持说道。连臭皮囊都不抛去,怎能做到放得下。所以道教干不过佛教。反正是死人,佛道说他上天了,那个看得到。道教好了,要白日飞升,连着身体一起飞,这个难度太大,所以没有佛教有说服力。就凭这一点,道教就远远落在下风。

那就烧吧,可在哪里烧?又成了一个问题,按照内侍的话说,放在相国寺烧,相国寺当然欢迎,可李太后不乐意了。这是好事,沾着仙气,就放在皇宫外烧。

立即有人拿来柴禾,恭恭敬敬地将圆觉抱在柴堆上,然后放火。四周百姓再一次匍匐于地。

火烧完了,几个大和尚立即不顾灰烬还有余热,在灰烬里扒。石坚知道,他们在找舍利,什么舍利,结石。老和尚那么巧,就有了结石?但他万分失望,相国寺的老方丈找到了七颗亮晶晶的玩意。

大功德,几个大和尚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偏巧,一阵风吹来,将地上几十片残落的梅花瓣吹在相国寺方丈法严身上,天花散花?

有了舍利,再有了这一幕景色,所有百姓再次匍匐于地。

长长的御街上跪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不会诵经的趴在地上不敢起来。会诵经的立即口中念着经文,一片禅唱声。

石坚看着御街上跪得满满的百姓,最后连怎么回去的都不知道。他只记得,李太后宣布了,京城全城百姓斋戒七天。现在是腊月二十八,也就是说京城所有百姓连年饭也只能食素。当然这七天内,无论大理的,还是契丹的使节,也别想谈事情。现在谈,也没有那个心情谈。那七颗舍利子大理官员也分配好了,相国寺一颗,契丹一颗,其余要带回大理供放。但李太后横插了一脚,怎么着是在我们皇宫顿悟的,还是我们的宰相点化,也要一颗留在皇宫。

这玩意好啊,如果说世上最黑暗的地方是什么地方,不是大牢,而是皇宫,里面经常有宫人失踪。有了它往皇宫一放,百邪不侵。大理的官员舍不得,差一点吵起来。最后没有办法,现在宋朝强大,惹不起,只好心痛地再次让出一颗。

石坚回到家中后,书也不看了,公文也不批了,一下子躺在床上。心里面纠葛,这回都好,大和尚没有忽悠进去,反而把自己忽悠进去。如果他信神鬼还罢了,也许还会沾沾自喜,偏偏不信这玩意,但这事也太古怪。所以他现在的心态用一个词来形容,入魔了。

赵蓉还在关心,问他怎么回事。

红鸢便兴冲冲地跑回来,说:“不得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