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炮打赵祯(第3/4页)

然后元俨下令,立即将昏迷的赵祯带回京城。这一次赵祯渡过危险还好一点,如果出了事,那么宋朝朝廷立即混乱不堪,后果将无比严重。可到了京城后,赵祯依然昏迷不醒。

这逼得元俨做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提前将接班人选好。否则一旦赵祯无救,到时候为了争夺帝位,就会引起天下大乱,现在赵氏宗族的子弟有多少?现在提前将接班人选好,就会避免到时候的混乱。

元俨征得杨太后的同意,开始在宗室寻找接班人。他的几个儿子让他无视,一是为了避嫌,二他那几个儿子的资质成问题。做做花花公子差不多,做皇上是坑害宋朝百姓。最后选择了韩王元偓的儿子允弼。这个允弼喜读《孟子》,性情端庄,同时还有一个儿子宗缋,资质也很不错。

然而杨太后下旨,让允弼做了皇太子。但元俨将这个允弼没有放在宫中,而是接到自己家中。毕竟涉及到江山这社稷,一旦让允弼进了宫,就有可能有杂七杂八的事情发生,对昏迷的赵祯生命有危害。对于元俨这个决定,允弼也没有反对。现在赵祯会不会死,是两回事。就是死了,如果没有元俨,还有在幽州的石坚支持,他也不可能安然无恙地登记上帝位。

元俨的做法,再一次赢得了满朝大臣的称赞。要知道只要牵涉到帝位,所有事情就会变得丑陋起来。这是元俨,别的大臣根本不敢这样做。连李迪也不敢。如果赵祯死了,还会立下大功。但赵祯活了过来,那么赵祯会怎样想?有可能政治生命到此为止,彻底结束了。

同时元俨下令,京城禁严,并且重兵保护皇宫与昏迷的赵祯,以免意外事情发生。再次派快马写信告诉石坚。石坚接到的第一封信就是这封书信。他还下了一道命令,将所有宗室子弟看押起来,管你是什么王爷候爷,只要一出家门,立即格杀。用这个方法限制那个躲藏在暗处的人活动。同时也堵塞了一些有野心的宗室子弟与大臣串通。

因此,宋朝这一次躲过大劫,可以说老爷子居功甚伟。

比元俨着急的还有一个人,那个妇人在西京听到这个消息着急了,要来京城。让赵虎一把拉住了。说忍忍,现在不能离开西京。就是到了京城,想要官员相信她是李宸妃,也要有一个过程。最少得辨认一下,否则天下长得相像的人很多,还有在大多数人眼里都认为真正的李宸妃死了。

最主要李宸妃以前在宫里地位很低,没有几个大臣认识她。好了,这一辨认,就要经过许多手脚,这中间再夹杂着有心人,甚至有可能将她调了包。也就是将她弄死了,换上一个假的冒充李宸妃。但赵虎没有敢说出口。特别是现在的京城,充满了无数的变数。

再者,现在就是她到了皇宫,也与事无补。还得等石大人回来,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李宸妃在宫里呆过那么长时间,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她还是哭泣,自己的孩子,身上的肉,不担心是假的。

赵虎只好再次劝道,我派几个朋友进京城打探消息,将最新的消息告诉你。这才好不容易将这个妇人劝息了。

就在京城满城风雨欲来的时候,薛奎与包拯传来了消息,他们两人,如果石坚没有前世的知识,单是断案能力,也比不上他们。验看了尸体,他们断定是契丹人。不是他们胸中有狼头刺青,虽然契丹对狼有图腾心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刺绣一个狼头的。相反,也有宋朝小青年为了好玩,有时候也刺上一个狼的图案。他们是从这十几个自杀的凶手腿与屁股的老茧上,判断经常骑马造成的。而且还是老印记,也就是以前骑了很长时间战马,可现在好久没有骑了。

还有一个关健,就是他们脸上没有刺字,现在宋朝的正规骑兵脸上都有刺字。因此两点一结合,判断是契丹人。现在他们开始画影图形,寻找认识这十几人的百姓,然后通过这些人的活动范围再来找出幕后主使人。

同时,再一次捉拿那些逃跑的宋军,如果不是他们将火炮偷出去,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不但捉拿他们,现在将他们所有的家属全部捉拿起来。赵祯不死还好,如果死了,这些人都有可能诛连九族的。

元俨听了后,立即又写了一封信给石坚。

接到元俨的第一封信,石坚也急了。别人不清楚,可石坚与赵祯是什么关系。亲戚不说了,两个人虽然表面上是君臣,可实际上还是朋友,还是很好的朋友关系。

石坚立即将申义彬几个人召集过来,做了简单的吩咐。然后撤军,自己则带了五千骑兵,一人双骑往京城赶。现在这是大事,不带军队回去,石坚都不放心。但刚过滦州,接到第二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