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亲切的感受(第2/4页)

对于耶律焘蓉,石坚一直回避着这个话题,这次让她耍得不轻。其实大势之下,就是耶律焘蓉回去,已经无关大雅,最要紧的时候,就是他到江南,那时候契丹如果没有撤兵,在萧孝穆与耶律焘蓉商议之下,说不定又能发生什么事情,南方有交趾加生洞叛军的牵制,江南必须要将李织一网打尽,还有国内经济需要回复,那时候才是最要命的时候。而且还有一个好处,耶律焘蓉是一个女子,她说话辽兴宗还会相信。至少她不会对政权有野心,如果一个男子还会功高震主。

但经济恢复过来,契丹也开始撤了兵,其实这时候耶律焘蓉就是回到契丹,也没有了回天的力量了。因此,怀着这种复杂的心理,石坚没有听到她的消息,也没有刻意地安排人去刺探她的下落。

他看着赵蓉,不知道这幕后的故事,奇怪地问道:“为什么要查她的下落?”

“不要问为什么,算是我求你,好不好?”

石坚有些狐疑,可架不住赵蓉的央请,只好答应下来。听到赵蓉这样说,玉素奴香也不追问了。虽然性格大咧咧的,也没有赵蓉与耶律焘蓉那种缜密的心思,可是也不傻。

赵蓉说这一句话时,又看了一下兴平,只见她眉头再次拧了起来,这也赵蓉再向她下最后的“通缉令”了,如果自己同意这门亲事,一道解决,如果不同意,也不要赖在石府不走。反正家与国之间她总要选择一个,就是她自己不碍事,还碍着玉素奴香的事。

怎么选?如果耶律焘蓉在的话,还可以帮自己拿一个主意。就是她走了,对自己交待一番,也还有一个方向。可现在连一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石坚没有注意到这三个人各自玩着心思,还有事情要做。反正家里的事,交给了赵蓉去管理。禁军也挑出来了,本来依刘娥的意思,只要带上一千禁军,就完全可以保护赵祯的安全。况且他们还佩有三百把步枪,还是来自四大骑营里的禁军。同时各自的来历也查得一清二楚,否则混进一队那个王爷的人,前景不妙。

对这个王爷,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反感。而且这个人十分地狡猾,就这么潜伏着,关健时候咬你一口。平时还照样可以做一个太平王爷,拿着朝廷的赏赐。但李织不开口,如何?

可是大臣死活不同意。现在皇上就这么一个孤家寡人的,连一个备用的人选都没有。如果出事,对宋朝将造成很大的混乱。因此强烈要求增加到三千禁军。有的大臣再一次指着石坚骂,说石坚是一个奸臣,盅惑主上。

石坚摸摸鼻子,半天才说:“鹰是要磨的,温室的花朵固然美观,可中看不中用。现在宋朝也与往常朝代不同,即然大气象,那么皇上也要有大气魄,呆在深宫里是很难养出这种气魄的。”

其实就是出巡,也不容易养出这种气魄,不过出去走走看看,与民同甘共苦过这么一回,比呆在深宫强。现在既然没有办法动封建制,只好希望宋朝每一个皇帝都最好是明君,就不是明君,也不能出现几个昏君,否则再大的底子,最后也是败光了。特别再遇到李公蕴这样的汉人,连老祖宗都忘记了,那么他现在做的努力,只会成就这些军阀,而且还是以后与汉人作对的势力。

然后石坚也开始进谏,两千人吧。毕竟皇上的安全也很重要。其实这也就成了定制,以后宋朝的皇帝出巡就按照这规矩办了。否则石坚还会加一千人。人多一点没有关系,安全第一。但一回,以后都会加。再来个逾越,人数更多,对国家财政就是一笔负担。

最后拍板下来。石坚还是将每一个士兵的档案翻看一遍,务必不能有失。居然他又剔出两百多人,换成别的人。

然后就开始出发,时间已经进入了十月的中旬初了,再不走,天气就到了最冷的时间。

同时,报纸也开始为赵祯这次出行造势,太朴素了。朴素到让人心酸的地步。望着那可怜巴巴的几顶旗幡,一班大臣再次将石坚狠狠地斥责一顿。

石坚还不能还嘴,其实这些人当中还真不是都与他作对的,其中一班老臣,确实对朝廷很忠心,忠到愚酸的地步。有的大臣还跑到赵祯的龙驾前,放声大哭,说:“皇上,你就这样出巡,臣不安啊。”

哭得连石坚都感到自己好象这件事做得过份了,躲在一边,象做错事一样,一声不敢吭。老王曾看到石坚这副表情,在一边嘿嘿直乐。其实他也知道石坚这种做法优点大于缺点。皇上老呆在深宫里不出来,不是好事。

石坚一看这样不是办法,让这些大臣哭下去,其中有些大臣纯是起热哄,借机公报私仇,将他唾骂一顿的,到明天也离不开这京城了。他向领首的现在内侍左班都知吴然。现在吴然极得赵祯的喜爱,在宫中俨然已经成为一方大佬,而且他为人低调。对于赵祯的破格提拨,刘娥也没有反对,人家为了宋朝,可是主动进入西夏做太监的,而且其中担了多大的风险。石坚朝他使了一个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