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那个更重要(第3/4页)

还有一点,那就是被朝廷没收的一些邪教商人的财产,全部按照等级赔偿给前三类商人,还有饶池二州迁出百姓留下的房产,也最大限度安排这类商人,还有表现好的受害百姓。

虽然做法繁琐,可是刺激百姓以后遵纪守法。接下来就是安抚。不要问为什么,现在将财产划回。那是邪教划的,会作数么?还有没有追究你们参加邪教的事就不错了。但石坚怕引起更大的矛盾,还是说到等到秋收后才重新划回去。

但范仲淹在信上说,许多百姓对这种做法抵制。还有一些五等商人以及他们的后人在闹事。想想也是,李织那样聪明的人,都放不下。况且这些百姓,他们拥有过,也耕耘过。现在叫他们退还?如何甘心?况且他们只是争财产,也不是造反。

石坚写道,朝廷法律松驰已久,如果诸葛亮例。法松民不畏法,故法严,蜀国乃治。非是暴秦,汉高祖不得不用松法来悦民意。如果让他们闹将下去,加上现在没有安定,将会有可能再次酿成风暴。因此必须对于闹事者领首的人一定要处罚,同池饶二州民例。也就是要将他们迁移出去,来警告其余百姓。

不得不将他们镇压下去,使他们安定下来,以后再徐安抚。否则他们认为现在朝廷连他们造反都没有追究,固然大多数百姓感谢,可少数人胆子就大了起来。以后这地方稍有不平,就后引起后患。事实无论是王小波还是方腊,朝廷将他们平灭后数年内,小规模叛乱就没有停息过。

写完这封信,立即用快马交到范仲淹手上,这件事不能拖。然后就是物资之事,这次的物资,涉及到的方面众多,如盐铁司、户部司、度支司,还有工部、兵部等部门。总之宋朝的制度就是牵制雍肿。

如果朝廷用,石坚可以事急从权,立即调动。但这是支援契丹各部,必须要与他们协商,然后申报赵祯,经过批准后才可以将物资调出来。

因此第一天他依然很忙碌。不过让他开心的是看到了两个人到了朝廷,一是包拯,现在成了殿中侍御史里行。别看官好象变小了,可实权变大了。而且他在大洋岛的那个官好象在朝廷也没有人承认那个品级。

宋朝有一个很独立的机构,那就是御史台。在中央有御史台和谏院,在地方有路监司(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等),别称“外台”。别问他们官职,其实他们的地位十分地显赫,与他们的品级无关。御史台与二府分持纪纲,在京百司,自宰相以下,悉隶御史台纠察,号称“霜台”、“宪台”,也就是连宰相看你不顺眼,照样将你弹劾回家。历史上韩琦就这样把老好人张士逊干下去的,因此有人说台谏之权为宰相抗矣。当然这是一个特例,真正敢动宰相的御史不多。

史台官,御史中丞、御史缺员,须由天子亲擢。御史台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与二府鼎立的皇帝“耳目之司”。御史台长官名义上为御史大夫,在宋未除人,也就是没有让人担任过。实际台长为御史中丞,副贰为侍御史知杂事(元丰正名后为侍御史),其下设三院:台院,设侍御史一员;殿院,设殿中侍御史二员;察院,设监察御史六员,或称“六察”,掌分察六部及百司之事。北宋前期,以资浅者为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元丰正名,罢“里行”。本台除掌弹纠百司官吏违纪失律不如法事之外,还掌受登闻检院所上申诉案件及参与决断天下疑狱大案。从总体上说,御史台在宋代是维护皇帝专制统治的得力工具,其政治影响甚大,故有“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之说。

大黑子做这个官职,那是他的本职啊。石坚看着包拯直乐呵。让包拯莫明其妙。还有一个人就是余靖,这回了升官了,成了户部侍郎判盐铁副使。开始石坚也奇怪,可随即一想,看到了这一任命的用意。盐铁司掌管七案。一曰兵案,掌衙司军将、大将、四排岸司兵卒之名籍,及库务月帐,吉凶仪制,官吏宿直,诸州衙吏、胥吏之迁补,本司官吏功过,三部胥吏之名帐及刑狱,造船、捕盗、亡逃绝户资产、禁钱。景德二年,并度支案为刑案。二曰胄案,掌修护河渠、给造军器之名物,及军器作坊、弓弩院诸务诸季料籍。三曰商税案,四曰都盐案,五曰茶案,六曰铁案,掌金、银、铜、铁、朱砂、白矾、绿矾、石炭、锡、鼓铸。七曰设案。掌旬设节料斋钱、餐钱、羊豕、米面、薪炭、陶器等物。

特别是这商税案,现在朝廷对各种商人以及各地情况了解不一。从一开始的藐视到现在石坚从他们手上一笔笔巨款往朝廷拿后,转变为慎重。可对商人了解情况的官员不多。就是他们本身或者有产业,也是让家人族人亲戚掌管,他们从不过问的。因此有时候很被动。可不能让石坚什么事都过手,他只是一个人,不是累不垮的神。因此将余靖调来。毕竟在大洋岛基本上与海客交道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