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最有本事的宰相(第2/4页)

第二部份就是人数占着最大多数的那一群,这些人用萧小一的话来说,就是也许还能救药。石坚打算将他们下放训练。但现在不能透露,必须等到将第三拨的士兵处理完了。以后慢慢图之。反正他们也不配呆在京城了。

第三部份就是石坚随手点出这个大兵的那群士兵。这些人连盛度都说他们无可救药了。这个家伙心眼小,可眼睛明亮,好与坏也是一眼就看出的。这些天契丹士兵每次将宋兵在城外打得鬼哭狼嚎,他看着都抹不下脸。连带着上火,甚至跑到军营里看到士兵就拳打脚踢。气得。至于这个大胖子会不会气成高血压,也未必可知。

石坚这才说出了安派,这群士兵将会解除编制,但朝廷拿出一笔巨款,发放到他们手上,同时,朝廷还主动联系了一些工作,或者许多荒田,让他们耕种或者工作。

就是石坚说出这么多安排与补偿。这些士兵都开始有些骚动。他们与外地的士兵,或者其他地方的禁兵不一样,不但待遇从优,有时候朝廷有什么事,如石坚办理大案时,对全城戒严,或者欢迎辽兴宗用的大仗,都会有很丰厚的赏金。

石坚没有作声,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或者你们什么也没有。”

今天你们不想解编也得解编。其实除了一些老油子兵外,其他士兵也认了。确实这一次他们表现得够窝囊,或者就象这个石大人所说,自己是一个好人,不适合做士兵。最后一个个沉默下去,接受解编。

赵祯这才长松了一口气,头难,特别是石坚这一次一下子解编近三万人。他来到石坚面前低声道:“石爱卿,这回忽悠得好。”

这个词是从石坚嘴里传出来,于是这个东北方言也似乎有了流传开来的驱势。

石坚知道他指的是自己说那个士兵是一个善良的人这件事。他嘿嘿一笑,不语。

这是给他们一个台阶下,至少不能说他们软弱无能,这才将他们解编的。这样会将这些人心中的不满减低,再加上朝廷后继提供的补偿,将这一次解编的威险性降到最低。算是忽悠吧,可不能说。

赵祯与他自小就相处在一起,怎能不知道他的眼神含义,再次低声问道:“石爱卿,你是不是以前也经常忽悠朕?”

还真忽悠了不少回,但不能说。石坚苦着脸说:“皇上,你可是冤枉臣了,臣的忠心那是连老天爷也可以看到的。”

赵祯也学着嘿嘿一笑:“忠心,朕相信,但忽悠归忽悠,对吧?”

这两个君臣越说声越大,旁边的大臣听了直皱眉头,太失礼仪,算了,现在自己当作没有听到,于是自动拉开距离。但象孔道辅这些大臣更是闭目不想再看,现在看这对君臣,都是一脸的笑意,可那种笑容,总让人感到很奸诈,有没有搞错,还有这么多人在看着你们,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宰相,要有礼仪。

但这件事终于结束了,看到一个个士兵被顺利地解下盔甲,丢下兵器,开始到户部去另行安排,只有少数人嘴里咕嘟着,所有大臣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而且这件事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那就是将所有的原来禁兵重新打散,那一次大炮失踪之事,也是一个严重的警告,京城里还不安稳。一旦全部打散,就不会出现整体叛变现象。虽然是无能,可大臣都知道这些禁兵还没有到了大多数都叛变的地步。否则那一次克己的造反,就不会只有几千人了。

也只有到了今天,这些大臣同样也放松下来。不然连日来的劳累,从商会到这件大案,大家都累坏了。后面许多工作慢慢来安排了。不过老程琳还在疑惑地望着石坚,怕他再搞出其他事情。

实际上到现在石坚的改革也到此为止。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否则一旦得罪太多人的利益,而不在朝廷控制范围之内,反而画蛇添足。现在是巩固成果的时候。

跟着又有一件好消息传来。大洋岛的粮食到来。一批批船只停泊在汴河上。其实这个消息朝廷也早得知,因为大洋岛来的船队早到了上海港,然后分装到小船上。

从去年石坚离开时,带来了一大批粮食物资后,韩亿凭着他的经验,还有石坚的嘱咐,已经知道朝廷现在缺少粮食,因此大量鼓励耕种。加上这一年风调雨顺,随后秋粮也获得了大丰收。而且因为商会的召开,虽然在一再推迟,可也知道交子回温,加上石坚的拍卖,朝廷马上就不缺钱了。因此三月初,朝廷没有下旨,大量的粮食就开始向朝廷运输。后来只不过来到中原后,听到石坚的各种消息后,这些商人加快了脚步。

一是有钱,二是石坚的公正与信誉。募捐就募捐,买卖就是买卖,不象其他官员,明着是买卖,但想办法扣克商人的利润,要么与官员同流合污,共同坑害朝廷,否则很难赚到钱。石坚却与之相反,全部按照市场价付款。就象这一次石坚带来的物资,也按照当初的约定,付出利息还给了商人。因此,只要石坚主持,将东西卖给朝廷,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