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石坚的兽行(上)(第2/3页)

“准!”这一条说到刘娥心里面去了。她现在也知道石坚命梅道嘉机速房的密探监视各个皇室。但这事儿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石坚也逾权了。可为了国家好,她还命皇城司的人主动配合。

没有了禁兵,这个人拿什么来玩。

石坚再一次说道:“还有禁兵,上次克己之乱,说明禁兵军纪松驰,可是到了战场上战斗力,太后也听说过了。因此必须整顿,让他们不断换防,而且到战场上交战,这样一是防止军队久在一地,让某个人有心利用。二也是增强战斗力,一旦京城有事,不致于这些人不如一只兔子。”

刘娥说道:“可是这要花费巨资。”

京城几十万禁军,如果按照石坚所说,来回调动,这笔费用可不是小数字。

石坚摇头,说:“太后,有些帐不是这样算的。京城禁兵是用来做什么的,来拱卫京城的。所以才供养这么多禁兵。但如果不整顿,这个目标就失去了。不要说到战场上,只要臣带上五千精兵,就可以将京城几十万禁军击溃。”

他说的可不是假话,如果象他手下那三万人中,挑选五千人来,不要用计策,直接就可以将他们全军覆没。太没用了。可别人不是这样想,许多人无语,你五千人,不要这些禁兵,连几十万契丹大军,都让你逼降了。这好比么?

石坚说道:“兵贵精而不贵多。只要京城禁兵有十万精兵悍卒,加上京城城墙高大,武器储备重多,臣相信就是契丹攻到京城城下,也会束手无策。反之,都有可能临阵脱逃,或者临阵倒戈。”

石坚对于宋朝相位空悬的事早有耳闻。朝廷什么用意他也清楚,因此他也想过许多问题,宋朝的三大弊病,冗兵、冗官、冗费,这必须要改革。而这次对禁兵的下手,正是吹响第一个号角。

他再次说道:“至于费用,太后不用担心。臣早先说过必须裁剪四分之一兵力。这些士兵放在禁军中间,不是增强战斗力,反而将一些模棱两可的士兵带坏。象这次克己的叛变,可以说明这一点。臣不要你为宋朝浴血奋战,可你得不要造反吧。”

石坚扣了一顶造反的大帽子,本来大臣就让石坚的以飙吓着了,这回更没有人与他较真。

其实这次刘娥去了邢州一次,她也看到了石坚带去的五千士兵,还剩下的几百人。如果论威严,他们未必比得上京城的禁兵,但就是她也可以从这几乎所有都带伤,甚至许多人残废的士兵身上看到了一种杀气。

但她明白石坚岂止是减去这四分之一禁兵那么简单。如果禁兵或者说还是驻扎在禁城的禁军,减去了四分之一,就不要说各地的厢兵,这些数字比禁兵更庞大。然而这一次动乱中,这些厢兵连窝囊废都不能称得上,除了少数珍稀如同大熊猫一样的士兵外,其余的士兵一触就崩。这还算好的,有的士兵还主动投降敌人。

然而这项改革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如士兵的安置,这可是一笔庞大的费用,以及头痛的事。你不能让这些士兵不做事吧。可他们本事没有,祸害人挺行。其实一旦宋朝经济走上正轨,还是严重缺乏劳动力。但如果工作不舒服,你别想把他们打发了。还不能急,否则有可能就引起士兵哗变。当然,如果石坚将这一件事做成了,就足以称得上名相了。

石坚这也是霸王硬上弓,这一次正好借这次他们暴露出来的孬种样子,顺势将这件事推动下去。还有一点,那就是他马上就要推出拍卖的几大矿藏,这些矿藏为了迅速吸引商人的资金,大多数还在国内。这是一条,还有一条,他回来之前就听到粮食杂交技术经过两年的培育,开始有所进展。这样也使得农民耕种收入增加。还有各地因为州县失守,许多衙役失散。几个方面综合在一起,使他终于对这个珠穆朗玛峰,产生了将它铲除的打算。如果没有这些机会在手上,他也不敢下手。

刘娥说道:“哀家可以准旨,但石爱卿,你得拟一条章程上来。不能出任何一点纰漏。”

这个弄得不好,比交子还要坏,况且现在全国百姓士兵都需要安抚。但刘娥说出这话,也是对石坚战无不胜的盲目信任。而且石坚做事最有分寸。就象这一次,他一看没有把握全奸契丹大军,主动放弃这一大好机会。

然后她又补了一句,说:“石爱卿,现在还是以当前局势为主。哀家还记得你说过春雨润无声,不能操之过急。”

她还真怕石坚再用官员无能,对冗官下手,现在宋朝关健是稳定。如果石坚动作过大,再次引起方方面面的动荡,就不好了。石坚也叹了一口气,破而后立,这一次正是改革所有弊病的最佳时机。不过这些官员你现在将他们全罢免了,也不行。或者将他们手中薪水减了,同样也不行,他一个人也没有办法将所有政务做好。还是一步步来吧。自己得回去写一份祥强的章程,递到刘娥的手上,让她思考。别看刘娥放了这么大权给他,如果没有她的支持,自己还是什么事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