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大旗(上)(第2/4页)

萧孝穆一看这情况有些急,可关系到皇位的问题,他也不敢插言了。而且石坚毒辣,在檄文就特地提出萧氏一姓势力庞大,有代替耶律氏一族做皇帝的野心。而且他也看出来了,战争打到这地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可士兵也出现了一种厌倦情绪,特别是大多数时间在冬天渡过的,虽然他们是北方人,还是吃不消。还有其他两个原因,因为石坚的回归,交子再次坚挺,宋朝经济在好转,民心也渐渐安定下来。在他们后方许多没有攻占下来的州县士兵听到石坚的消息,还有允言与克己被斩杀,他们也不在迷茫,反抗的力度在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萧孝穆选择了沉默。实际上他在心里想,石坚折腾就折腾去吧。他占了幽州也行,可兵力太少,占了现在还不放弃了。再占中京也罢,难道石坚打仗就不死人。恐怕没有等到他到上京,士兵就折腾光了,他拿什么来折腾?反而将这头老虎放在后面是好事。但他也不敢赌。如果出了大问题,他担待不起。况且皇妃与皇太子全部在上京呆着。如果再让石坚将他们捉住,契丹士兵还会有士气与石坚作战么?

但萧孝穆在心里也隐隐和耶律焘蓉一样,发出感概,大事已去。

只要契丹一撤,石坚可以将北方防线从容布置起来。没有了契丹的策应,天理教那帮乱哄哄的叛民,能成什么大事。那么很快就会被平灭。然后石坚等待宋朝恢复元气,很快就向契丹发起进攻。

到时候自己也只有在石坚与宋朝那个老太后紧张的关系上做做文章,就象天理教一样,希望有所斩获,而且这次兴平公主主动做俘虏,萧教穆也看到了耶律焘蓉在这件事中的影子,她恐怕也有这个用意。如果这一招不能成功,契丹真的很危险。

这时候萧孝穆又再一次地犯下一个错误。

既然契丹开始撤军,而且河东路全部放弃了。辽兴宗下达了一条命令,就是将河东路现在已经占领的州县所有的百姓,以及财物往契丹迁移。那时候石坚才刚进入太行山,在大山里钻啊钻的,他也没有知道这条消息。

然后一把火将不能带走的,以及所有建设筑物焚之一空。从隆德府往北,河东路一半的地方成为灰烬。

萧孝穆当时是这样想的。这样一来,宋朝元气也因此大伤,没有几年也恢复不过来。这几年的时间内,也许有其他的转机。还有大量的财物以及百姓,将会增加契丹的国力。至于现在最可怕的武器,萧孝穆也打了主意,用重金收购这种武器技术,他不相信所有参预开发这些新武器的全部是忠臣烈士。

而在这河东路这次掳获中,就有许多能工巧匠,如果有了技术,有了资金,有了这些匠人,那么他们契丹同样也可以开发出大量的新式武器。那么契丹与大宋对抗时,就不会再落下风。

事实这次战争为契丹确实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无论是河东路,还是河北路,有许多大户人家。并且他们这次想发横财,屯集财物,将钱与物资全部放在家中,这次的入侵,全部进入了契丹人的口袋。与此同时,天理教也是如此。

有了钱,有了东西在手上。咱们喝肉,其他的附庸部族也喝一点汤吧。于是大量的封赏,到了一些附庸的部落手上。得到了这些物资,这些部族也欢喜,加上辽兴宗是按照出动的士兵数量封赏的。于是各个部族再一次聚集了近十万大军,进入宋朝。这也是宋朝三路溃烂如此的真正原因。敌人太多了。

萧孝贪图了眼前的利益,终于使契丹再一次与历史上相同,迎来了石坚最为凶悍最为血腥的报复,从而使从一流的大族变成了二流三流的部族。

折惟忠在城头上看得那个火啊。虽然他也是党项人,可折家这么多年汉化,他自己也把自己当作一个汉人了。而且契丹这种行为也是赤裸裸地对他轻视。这也幸好,他现在上了岁数,否则早控制不住,带着几万宋兵出城与契丹人决一死战了。如果这样,那么萧孝穆一定会紧握他的手,说声,老折同志,俺代表我们契丹谢谢你了。

折惟忠立即吩咐河东路还没有失守的各个州县分出兵力,等到契丹人离开后,将各个州县以及关卡收复。别人不知道,可折惟忠知道,石坚马上就要奇袭邢州。那么有可能将契丹关在这一带。别指望契丹再次从河东路北上,就是他们强行打通一条通道,也要时间。现在河东路让契丹自己来了一个坚壁赤野,他们那么多人到哪里找供给。因此必须还得要从邢州回河北路。

但邢州让石坚这么一切,就是一个楔机。至于后续怎么发展,他也不敢断言了。

可你想到,人家也想到了,他前面命领刚一发出,萧孝穆就命一万契丹精兵进入邢州。将这条通道安全地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