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乖乖做皇帝(下)(第2/4页)

还有那些从战场上捡来的兵器盔甲。石坚对这些劣制的兵器盔甲也没有看上眼,可契丹人有了它们就会如虎添翼,还不能留下。现在运到城中,更要小心,否则让城中百姓得到也是大麻烦。

然后石坚安置城中的官员衙役。让他们放心的是,石坚并没有把他们当作俘虏带,只是让他们上缴了兵器,就得了。甚至石坚主动请他们的衙役,上街巡逻,维护秩序。石坚说道:“本官前来,只是为了和平。”

为了和平?天相信!但那个敢说他说的是瞎话?

“因此本官不会破坏幽州。但你们得要配合本官,不要让城中百姓有所误会,到时候就不要怪本官辣手了。”

石坚这种政策,就是扶持一个临时性的傀儡政府。至于那些城中剩下来的士兵,还别说,他还真没有看上眼睛,这些个残兵老将的,石坚带上他们有什么用,反而浪费粮食。

石坚这样做,确实是在分化契丹,现在也许有人恨他,可事后想一想,也会理解。如果冲突大了起来,杀的人多了,仇恨就真的会变大,以后不利于对这地方收复。还有,在某些时候,他还真把契丹、女真、蒙人当作了一家人。至少在他心目中,比高丽日本人地位高得多了。

这一点说出来,就是耶律焘蓉也不相信,她不知道石坚是从那一点认为契丹应当与宋人是一家人的。

然后就是物资,这些也要看好。实际上,这么一安排,至少士兵三分之一得不到休息。

布置妥当,开锅做饭。

石坚这才将王曾拉到一边,询问他国内的情况。

王曾虽然只是一个青州的知州,可他这个知州的份量重,得到的消息也广。当然,也没有人把他当作一个知州,这样有本事的人,早晚还是要起用的。

王曾就说道。

现在宋朝交子已经开始流通起来,但经济不很乐观。这一点石坚能理解,几乎三分之一的地方都在乱,经济要能好起来才怪。可交子恢复了信誉,也就是说国家等于有了钱,有了钱就好办事了。

然后就是倭寇,在吕夷简的带领的征缴下,倭寇的声势渐渐小了。现在压缩在浙西山区一带,有些人翻过了大山,与天理教的叛党汇合。虽然在王曾眼里是一个好消息。可石坚却皱起眉头。这些倭寇十分残忍,一旦让他们同叛党汇合,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遭殃。

同时叛党,在南方受到种世衡的阻挠后,反过头来想冲开两浙路的防线,前几天在浙西与石坚带回来的大军交战。近六万余名的叛军却遭到失利,可在有一个叫李文贵的人带领下,他们还能在大败的情况下,继续保留了大部分军力,逃回叛军占领的地方去了。

对于叛军的企图,石坚能够明白。本来李织一路南下,这明显是想与南方的叛乱生洞以及侵略军打成一线。这样声势更大,还可以得上海上的援助,以及在失败时,可以迅速逃向外国。但被种世衡识破了。现在她只好从其他方面做计划。向两浙路柘进这是迟早的事。

这一战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他们是听说自己来到了河北路,因此不在那一万大军中,是在欺负谢晓晨年幼无名。如果将石坚的亲军打败,同样声势也会大振。可她还是小瞧了谢晓晨以及尹洙和张方平。特别是张方平,那可是一个奇人,可惜宋朝没有利用好。

只是这个李文贵是谁?这个名字那么熟悉?

现在李织也开始头痛了吧。但是这更让她有可能带兵渡江,祸害江北。对于这种人,老百姓的生死,她可不在乎的。如果刘娥有时候让石坚恨得牙咬,这个李织那就要将她化作灰才让石坚心甘。至少人家刘娥还是在乎百姓安危,只是权利心极重罢了。

因此石坚打断王曾的话,让他这次回去立即带信到朝廷,要江北守军注意敌人渡江,最好将水军集中到这一带。对天理教胁迫。

王曾问,你不回去?

现在石坚手下士兵牺牲了那么多,而且也取得了大捷,是应当跟着海船,撤回宋朝的时候了。

石坚挥了挥手,说,我还有其他的用意,现在暂时还不能回去。现在他攻下幽州,只是一种战略目标,这才是他计划的开始。现在宋人有一种错误的观点,那就是战争的意义就是攻城夺地。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打法。至少石坚不能做到老毛那种出神入化的打法,但他的一些思想和战术,石坚现在还记得。

战争的最终目标是击败敌人,有时候攻城是一种手段,但撤退、转移、围魏救赵同样用得好,都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王曾继续说道,还有西北。石坚竖起耳朵。现在得到的消息,就西北的最少,毕竟太远了。西北契丹大将萧惠不断采取骚扰的打法,这让宋军很头痛。因此杨文广要求玉素甫帮助出兵配合。可玉素甫也在阴奉阳违。这让朝廷十分头痛。因为河西商道因为契丹人的骚扰,几乎再次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