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今天真高兴(第3/4页)

虽然石坚这种做法,已经很违背儒家传统,可不能不说,也是对付这些商人的最佳手段,他们不是要利吗?我就给你们利,也会夺你们利,诱惑或者逼迫你们将交子重新抬上去。

但石坚写到这里,他对那个公公说道:“你对皇上与太后说,这回切不可再印刷交子了。”

如果他们再昏头,看到交子行情上涨,再来个十亿贯,石坚干脆一拍手,带着几个美娇妻们,到海外那个岛屿上隐居算了。没有办法再干下去!

那个公公点头,尖着嗓子说道:“石大人这主意好啊。放心,这回朝廷就是交子与铜钱换成二成的价格,也不敢印刷了。”

石坚转过头问包拯四人:“你们是不是觉我过于逐利而行?”

包拯想了一会儿答道:“石大人虽然在逐利而行,可时局困难,不得不为之。”

石坚正色说道:“错。圣人教导我们礼仪,可也并没有让我们不去努力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读圣人书时,要学其仁礼智信,但也不能把我们变成了一个穷酸。固然相互兼爱是对的,可你们想一想,如果一个老百姓连明天的饭都没有下落,你如何叫他去救济其他人。因此子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请注意了,其中有一个度和节二字,他让我们不能让金钱迷失了本心,但他也没有反对我们去争取。因此,为官者必须要想办法使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但也不能一味地让他们逐利而行,最后不顾廉耻道德。所以还要用圣人言行教化他们,让他们去恶向善,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二者结合,相辅相承,这才是真正的大道。”

其实孔夫子的有许多话说得很有唯物主义辨论观,就象这一句,不爱钱是假的,可他老人家说得却很对,爱钱没有事,但要来之正道,不要太过份地看重它,也不要过份浪费使用它,但后来经过南宋朱熹的七忽悠八忽悠,最后完全改变了它的本义。

石坚这句,使几个人陷入了沉思。石坚教导他们的用意,就是因为怕他们刚正有余,变通不足,而大洋岛恰正是要学会变通,才能将各种事务处理好。

石坚才开始继续往下写道,他直接说到,现在因为路途遥远,还不能知道最新的中原发生的事情,但可以肯定邪教鼓动了无知的百姓参加了叛乱。但不要因为这个,而失去了分寸,首先要保护好京城的安危,特别是那个小候爷的动向。京城更不能分去太多兵力。只要京城不失,交子事情平稳,叛党们也不会掀起风浪。但主要还是契丹,特别是女真人。因此他再次说可以在西北急调一些将士回来,特别是要将折惟忠调回来。这样的用意是折惟忠用兵多年,而且行事稳重。而对强大的敌人,只有守而不能攻。并且无论河北路还是河东路,士兵骁勇,可还是缺少会领兵打仗的将军。但也不能将西北的将军全部调回来,不要到时候河东路河北路守住了,而西北整个丢失。

同时让杨文广领导西北大军,而且石坚分析很有可能,如果契丹分兵西北,也只是骚扰为主。可以诏书杨文广可以见机行事,如果敌人势大,以守为主,如果势小,就可以寻找战机,将他们全部歼灭!打出西北战士的风采来。

实际这两个人这样的安排,就笃定了这种策略,折惟忠上了年龄,会用智谋,因此主守最佳不过。杨文广年轻,恰是有冲劲的时候,正好主攻。

写到这里,他一声叹息,虽然这是最稳妥的安排,可这也是丢车保帅之举,让天理教叛乱发展,还不知将有多少无辜的百姓和忠诚的官员战死或者害死。当然战死的也只有那些好官,至于那些贪官污吏,早就弃城逃跑了。反正宋朝也不议文官之死罪,只要你不造反就行。

他最后说道,可以请朝廷下旨,让吐蕃派出士兵,协助朝廷缴灭叛军。这也是没有办法,虽然有可能造成唐朝时,请回鹘人帮助平灭安史之乱带来的祸害。不过石坚相信唃厮罗见识了他消灭了元昊之后,也不敢有所过份的表现。而且一个安定的宋朝也给吐蕃带来巨大的好处。最主要现在连石坚自己都不知道,军方中有没有天理教的人,他不好用人,只有出此下策。

当然,等到唃厮罗的军队进入了宋朝,他也早到宋朝了。

写完后,石坚立即叫那个太监离开大洋岛,连晚饭也没有留他吃。现在早一天到达宋朝,就能早一点将宋朝的危机减轻。

只是萧小一对石坚这个举动很不赞成。在他看来,最后还要拖上一段时间,将那个老太后,在宫里逼得要上吊,这样石坚回到国内后,才让她知道现在宋朝根本就没有办法离开石坚。那么石坚地位才会变得稳固,而不象以前那样,象一个扫帚,想用的时候就拿来用,不用的时候就往那个旮旯里一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