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破(第2/3页)

石坚说:“因此我们需要等一年时间,龟兹人才差不多熬光了最后一口气,那时候我们陕西就要出兵,将这地方全部拿下。这样,我们不得不派出更多的兵力去陕西,因为哪里太广大,还与契丹紧邻。所以还等于是我们当时出兵西夏那种情况,西北要用兵,契丹这次也不会与我们再次瓜分龟兹了。所以天理教在那时动手,也是最佳时机。”

“臣都有一议,不如我们暂缓放弃攻克龟兹,等到此难关一过,再徐图之不妨。”

说这话的是一个大胖子,叫盛度,祖居江宁,后迁至钱塘。原来与寇准相善,寇准事发,他也被冠以交通周怀政之名下放。后来丁谓诛,再复起用,现累迁为礼部侍郎兼端明殿学士。但此人虽然好学,可性极猜险,就是在平时,他的下属也不敢对他议论,省怕他生气报复。刚才赵稹为了拍刘娥的马屁,攻击石坚说江南人不好,惹得一些大臣瞪眼,他瞪得最多。

其实石坚有时候想朝中这些乌七八糟的事的就头痛。如果说物以类聚,但朝中这各派的大臣可都是善恶不一。就是寇党也有小人在里面。到了后来王安石与司马光角牛时更是善恶难分。

石坚答道:“盛大人此言差矣。为什么喀拉汗向我们宋朝投诚,就因为他们国家小,人口少。如果我们放弃了龟兹,必然便宜喀拉汗。如果喀拉汗得到了它,它的势力就会大增,那么他们国家的人就会产生另外的想法,反而到时候喀拉汗不会平稳地拿下,还会多出一个强大的敌人。”

“石大人不是和玉素甫交好吗?”盛度问。现在玉素甫的女儿在石府上日夜盼着嫁给石坚。

“盛大人,你不知道这些西域国家情况,各个国家各个体制不一样,喀拉汗是部族制,可汗的权利不大,如果做得不好,立即会被推翻。到了那时候,就是玉素甫想归顺宋朝,他的各部族都不会让他归顺。并且我们不能为了压缩战线,连河西走廊与银川平原都不要?”

赵祯问道:“那我们怎么办?”

石坚说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让天理教发动,早发动早让他们暴露出来也好。”

石坚还有另一种想法,这几年让天理教去折腾,正好折腾够了,老刘娥也会死了,那时候更仁明的赵祯上台,那么就可以让他自由地发挥。只要国内安定下来,什么契丹、塞尔柱、日本都不成问题。当然这也是想想,到时候朝中还会有小人捣鬼,但总会比刘娥在世的好。

“当然,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办法虽然笨了一点,可不能一点办法也没有。”

实际上石坚将这个计划揭露出来,这些官员都有了想法,只是感觉不是很好,所以没有说。当然石坚主动提出,那么听听他的办法,毕竟石坚盛名在外。而且到现在无论从破获天理教到平灭西夏,都表现了优秀的才干。

石坚说道:“首先,要将海上这种风势制止。不能让他们再向其他国家动手了。”

众人点头。现在知道了事情不是其他国家做的,那么是不能挑起事端了。

“但是为了防止凶手再次下手,海客必须组队出航,每次出发时必须保持在两千人以上,还要带上大量信鸽。当然也可以向他们暗中将原因解释清楚。”

众人再次同意,这样一来,海客有了提防,就是自己大宋的船队,也不会让他们冒然靠近,到了码头上人更多,他们也不敢下手。就是他们在海上下手,还有信鸽通知。那么就容易让天理教暴露出来。这是杜绝海船被灭的根本手段。至于会影响到海客航运时间,那也没有办法,现在是非常时期,只有用非常手段了。

石坚又说道:“另外派人到各国责问,为什么向我国海商下手。”

众人听了一笑,这是石坚的老套了,凡事要占住理。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想收手也晚了,只好先咬人一口。

“还有加强京城的防守,来往军队实行禁严盘查。加强爱国教育。只要太后与皇上安然无恙,天下再乱,也有挽回的余地。”

爱国教育是石坚发明的,意思是要士兵忠于国家。这一点就是刘娥也非常赞成。同时加强京城管理,也是必须的,因为地图上那朵花花在哪里。况且石坚还将她的安全排在首位。但无论石坚如何拍马屁,她现在已经忌恨在心了。

石坚说道:“这只是表。还有三条方法,如果解决得好,可以从根上将危机消灭,或者减少。”

“哦,快快说来,”赵祯非常高兴,人说家有一老,就是一宝。现在是国有一石,磐如钢铁。

石坚指着地图,说道:“首先是日本,他们的战船最多,因此必须要将他们拖住。现在日本是因为平忠常在造反,抽不出兵力,但那是暂时的,如果他们换了将军,而且天理教支持他们武器,那么叛乱就会很快平灭。那么在我们宋朝大乱时,他们会第一个对我们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