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活下去(第3/4页)

相比于刘娥,石坚对宋真宗的感情更亲近些。一是他那时还小,与宋真宗没有冲突。二是宋真宗对待大臣也比刘娥要信任得多,也优柔得多,虽然大多数是信任了许多小人,但他很少猜忌大臣,如果不是他的病重,让刘娥拿去了政权,寇准都不会流放到那么远的地方。事实上,别看宋真宗碌碌无为,可在他手上宋朝正是经济上升得最快的时候,连后来的仁宗都不如。只是澶渊之盟,暴露了他的软弱怕死,为后人所耻。三是真宗临死前的托孤,虽然后来他改了口,可是石坚还是听出他的本意,是让大臣不准谏他,让他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空间。就凭这份信任,石坚也是感谢不尽。

因此宋真宗死后,他哭得那么伤心,可是发自真心。

宋真宗的陵墓是石坚按照中山陵的样式设计的,气象高大庄严肃穆,已经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刘娥曾经到这里拜祭,她也是点头称赞,说:“石爱卿费了心思了。”

石坚来到陵前,早有看守陵墓的太监迎了出来。石坚也没有避嫌,他来到山岗顶上主灵堂前,恭恭敬敬地跪下,说:“先皇,臣不才,已经帮您解决了一个麻烦,现在臣来看你了。”

说着回想起真宗的音容笑貌,他一生数败于蕃子,对契丹人妥协,对西夏人妥协,他喜欢装神弄鬼不假,可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如果他在世,看到自己将西夏全部来灭,契丹都被自己逼得当枪使唤。一定会开心不已,如果当时自己年幼就上位,最大的功劳可是宋真宗,否则让寇准他们一搞,自己还不知道到哪一年才能出人头地。当然寇准他们也是好心,自己确实来历不明,太妖异了。除了真宗外,还有王钦若一班媚臣,为了取悦真宗,也力挺石坚的。这也是让后世史学家记载这段历史时,哭笑不得的地方。

然后石坚站了起来,他拿出一张西夏的地图,放在灵位前烧掉,重新供上一份新的大宋疆域图,在这地图上,不但夏银静等州收复,连河西走廊与银川平原也在宋朝的疆域图上。

石坚这才泪眼婆娑地说:“先皇,这是臣给您献上的第一份地图,后面还有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大宋的江山遍布天涯海角为止。”

他的举动也让旁边伺立的太监们唏嘘不已。才华现在石大人已经被世间公认为第一才子了,可忠心,满朝的官员那一个有石大人忠心?

但石坚随后做了一件让所有太监都头痛的事。他要谨见李宸妃。

如果是一般的陪守陵园的妃子,也就算了,可是李宸妃身份太敏感了。可他们又不敢拒绝石坚。只好一个老黄门陪着,那意思是你谨见李宸妃可以,但也别弄说。

石坚一看就知道这个老黄门是刘娥的人,他只是笑笑。虽然他这个行为不理智,也会触犯刘娥的忌讳,但赵祯与他的关系亦君亦臣,并且赵堇告诉他为了自己,赵祯还在宫里与刘娥抬过好几回杠。

还有一个原因,他知道这个李宸妃没有几年好活了,并且还在刘娥去世前死的,因此临死前,母子都没有相见,这不但是她的悲剧,也是赵祯的悲剧。

他前来只是安慰她几句,看能不能将她心结解开。李宸妃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岁,这么早死也是因为忧郁有关系的。

即使会招刘娥生气,但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赵祯,他还是要见上一见。反正现在的声望就已经是他最大招人忌惮的地方了,所谓虱子多了不怕痒。多了这么一条也不在乎。

但老黄门站在一旁更好,省得刘娥在宫中还以为他说了什么坏话。

实际上他见面除了礼节很恭敬外,说的话也很少。他看到这个李宸妃只有三十几岁,可人却很苍老,他行的不是臣子礼,而是拜见岳母的礼节。

李宸妃也知道有些事不能明说,但看到他行这个礼节,苍白的脸上还是露出微笑。对于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青年,她很满意。她让石坚坐下。

石坚只是说了几句:“宸妃娘娘,为了陛下,为了大宋的江山,为了大宋的百姓,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作出努力牺牲。就象臣一样,连一个婢妾至今都下落不明。”

听了这句话,老黄门才松了口气。作为李宸妃的女婿,他来拜见李宸妃,也能说得过去。况且石坚这话是劝解李宸妃安于现状。其实他虽是刘娥的人,可对李宸妃的遭遇也同情,可不要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家族,有时候小妾生的子女让主女收养,小妾都不敢认。况且李宸妃当年只是一个侍奉刘娥的宫女,按照大家族就是一个婢女,说明了什么也不是。这些年,刘娥虽然将她发配到这里,可供给齐备,对李家的人也任用为官,这份心意比历史一些先例已经仁慈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