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最后一只飞蛾(第2/3页)

他就是石坚在兴庆府最后一只蛾子,王权与赵关不得不离去,随着山遇惟永的叛变,很容易查到他们身上。吴然更是要离开,兴平公主都被俘虏了,他留下等死啊。

而且如果能找出萧小一真正的档案,所有人都会大吃一惊。萧小一,开封人,原名萧卫,字敬敏,今年二十七岁。十七岁考中秀才,然而随后在考举人时,名落孙山。这不是他文章写得不好,而是他写了一篇策子,太过哗众取宠。策子上写到,宋朝重文轻武,固然使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可是长久下去,将军怯谋,士兵怯战。百姓富足了,少了内乱,可是外乱一起,朝廷危亡矣。他还说到因为朝廷对外苟和,使得境外几个异族有了侵吞壮大的空间,最终国力超过朝廷,将会以雷霆之势,一举将击溃巨大的宋王朝。

当时真宗正觉迷于祥符当中,也因为和辽国交好,也可以说称得上一片勉强的国泰民安吧。看到这份策子,考官大怒。不要说他,就是石坚在元昊没有入侵前,提到这个问题时,还小心翼翼,拐弯抹角,也不敢提得如此直接。

这件事追究下来,结果朝廷将他秀才的功名都拿了,并且永远不让他进考场。这还是宋朝政策开明,否则都有可能将他斩首示众。后来石坚进京,赵蓉与石坚交谈,听到石坚某些观点与萧卫有点吻合。于是将这个萧卫推荐给了石坚。

石坚后来将他请到府中来,与他交谈,两人交谈甚欢。后来石坚组织飞蛾,可因为缺少精英,有些发愁。萧卫听到此事,主动请命,这才潜伏到西夏。

而他那次晕倒也是假装的,就是石坚没有提醒,他也知道石坚也不会在兴庆呆长久的,石坚一旦离开兴庆,那么元昊将会对所有参加的人进行一次大血洗。

实际他现在品着茶,晒着太阳,看似悠闲自在,心中却为石坚担着心。他与石坚是单线联系的,一旦石坚出了事,那个承认他是飞蛾?虽然上次朝廷将他的功名拿去,让他对名利也看得淡了,可不想背一个卖国贼的身份在身上。

一会儿,有人进来买书了,萧小一进了店子。现在这次兴庆之难,他的“损失”也不小,特别是那些喜欢看书的汉族读书人,这次在守城战中表现很英勇,因此这次清洗的过程里,也死了许多。结果使他的生意也差了下来。

来的人就是石坚身边那名机灵的护卫,何潜。从攻下兀剌海城后第二天,他就领着石坚的命令,来到兴庆府。

他拿起了一本《左氏春秋》说道:“老板,这本书多少钱?”

萧小一说道:“五百文钱。如果客官要有诚意的话,还可以打九折。”

开了店,每天总有人进来买书,萧小一也没有在意,随口回答道。现在随着石坚的活字印刷传开,书价大跌,可在西夏并没有得到这种印刷术,书价还是很贵的。有许多商人也看中了宋朝的书价便宜,从宋朝走私进来。

萧小一摸了一下口袋说道:“糟了,我还差九十九文钱。”

听到这里,萧小一脸上才露出激动的神情,不过这也可能是误会,他还是说道:“那不行,小店店小利薄,只有再让你三十三文钱,这是最多的了。”

“三十三文钱多不吉利,不如六十六文吧。”

“你这客官真不诚实,一会儿说身上还差九十九文,现在又说让六十六文。”

“老板,做人诚实是好事,但不能太老实。”

听了这话,萧小一脸上才真正笑了起来。他在想当时与那个少年谈话,那时候他就批评自己用意是好的,可方法太直接了,特别有些朝廷忌讳的话可不能象他那样直接说出来。于是在商量接头暗号时,也搞了这几句。

那时候石坚还小,一个长得象粉团儿的小孩子,可前段时间看到,转眼之间成了一个雄伟英俊的青年了。也让他在微笑的同时,感到时间如流水一样,过得真快。

他回到房里,拿出了几张纸,对何潜说道:“这是石大人所要的东西,千万不能弄丢了。”

这是石坚临走时,托范护乐借买书时委托他的任务。不过这一路上有着风险,最后石坚还是选择了这个何潜前来。

何潜接过那几张纸,小心地收好。然后看了一下,四周没有其他人,丢了一锭重达几十两的金子给萧小一,并说道:“石大人说过了,最多还有两年的时间,萧先生的任务就可以结束了。”

何潜也不客气,将金子收好。象石坚这样搞下去,西夏也快完了,以后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艰难,没有钱使自己肚皮填饱,还有什么心思弄情报。况且他为了掩人耳目,还娶了一个回鹘的婆娘,这个婆娘也要养活吧。然后他说道:“你也代我向石大人传一句话,他自己也要小心,凡事不可再冲在前面。如果有一个闪失,那不是他的灾难,而是整个大宋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