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草民累了(第3/4页)

他俩象一个小孩子似的东张西望,还有点忸怩不安,这个表情在别人脸上还好一点,可在他们灯塔一样的身躯上,要多诡异就有多诡异,狄青骂道:“妈的,以后不要在外面说你们是我手下的将军,省得丢老子的脸。”

他们不知道马上就要有一件大事发生了。一个个脸上很开心,毕竟作为一个武将,很难有扬眉吐气的时候。

终于走进了大殿,两边站着朝中几乎所有重要的文武大臣,在人群中石坚看到了又增加了几张新面孔,那是朝廷从地方上补充的新血液。看到他们进来,这些大臣全部好奇地望着他们。特别是宋明月的体型,叫他们一个个将嘴巴张得老大。

同时他们也看着石坚,看到他脸上的皮肤变得黝黑,还出现了一点淡淡的高原红。同时,还有点皴裂,虽然这些不抹杀他的英俊,反而更增加了他的一份沧桑感,可还是看出西北的风霜,在他的身上留下艰苦的痕迹。

赵祯也在看着石坚。

为了王蒙正的事,王素姘找过他几次。可是这时赵祯已经表现出一个英君的资质,他说道:“你父亲的确这次做得很过分,本来大娘娘给了他这次很好的机会。他不胡作非为,早就戴着一顶大功,到了京城了。如果大娘娘不这样处分的话,难以堵住天下人的众口。”

王素姘还要闹,赵祯怒道:“难道你要让朕做一个昏君!”

王素姘才止住哭泣,赵祯又安慰道:“等这件事风声一了,朕再想办法将他调回来。”

并且他也为和议之事,与刘娥争执过。

刘娥向他说:“我的痴儿啊,哀家是为了你啊。当初太祖皇帝,不也是对柴家忠心耿耿,但功高权重之后,他手下那班将士就不这样想了。况且石坚才多大,他的发展空间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太祖皇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宋家的江山够大的了,现在两湾大陆都没有官员愿意前去,要这么大的江山做什么?况且西北那地方,也没有什么出产,要来也是倒贴国家财政,拖连老百姓。”

赵祯总感觉到她这话不对,可不知从那儿辨驳起。

五代末,后周接到镇、定二州军情,说后汉勾结契丹人,大军即将南下。于是派赵匡胤出兵,但兵行四十里,便发生陈桥驿兵变,诸将谋立赵匡胤为帝。赵匡义说:“哥哥忠义,不会同意。”而诸将则说:“若太尉不受命,六军难以向前。”

此时赵匡胤醉酒卧营不起。诸将环立待旦,黎明,军营呐喊四起,诸将叩营说:“诸将无主,愿立太尉为天子。”随即没有等到赵匡胤开口,便被皇袍加身。这样说来,赵匡胤根本不知情,是诸将逼着做皇帝的。

可是其中疑点众多。首先皇袍非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其次是夜军营是夜喧哗,将士环营伺立,赵匡胤居然醉酒不知,这要喝多少酒?醉成什么样子?况且那是大军行程路上,作为一个领军主帅,会醉成这种地步?最主要不解的是本因边境告急,可赵匡胤皇袍加身后,率军回京,就没有了动静了。所以有人写道:“千秋疑案陈桥驿,一朝加身便罢兵。”

因此刘娥拿赵匡胤来比石坚是不对的,可赵祯也不知从哪里辨解。不过凭着他跟石坚后面学习的知识,隐隐感觉到宋朝这样做,很可能会搬自己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石坚也看着赵祯,看到他又长高了不少,露出一阵温暖的微笑。其实抛去两个人的身份,这两人可以称得上亦师亦友的关系。

看到石坚的微笑,刘娥在帘后也松了一口气,看来今天的事好处理了。

石坚行过礼,也开口说话了。

他首先说道:“这些将士今天有了一些功劳,但他们都是用血肉和性命换来的。正所以他们的英勇,不怕牺牲,才有了我们大宋的和平。”

说着他将狄青他们的衣服一个个掀开,可以看到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留下无数的伤疤,特别是狄青,他身上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肤。

石坚又说:“他们都是一个粗人,不会说话,你们很容易让他们戴上一个个大帽子,不过看在他们流了那么多鲜血的份上,你们还不要把脑筋放在他们身上。我们大宋现在北有契丹,西夏西夏,以后还要靠他们卖命。”

诸臣知道他说的是固知州的事,可现在石坚大胜之下,一个个不敢言语。

石坚说完了此事,又说:“各位都是大宋的精英,也拿着大宋的最高俸禄,同时也被天下所有大宋子民寄托厚望。所以我还是希望你们能以国事为重,以天下苍生为重。少做一些勾心斗角,相互拉扯的事。我和你们一样,都是读圣贤书的,这些事儿让我感到龌龊。”

这句话让许多大臣老脸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