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冰(第3/4页)

“不错。元昊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今天。因此他们这支大军到了保安军之后,一定大张旗鼓地将保安军包围。然后连夜调走。明天剩下的士兵将会猛烈攻城。这样会让我们造成一种错觉。这支大军还留在保安军城外。就是我不要求援兵加快速度,他们也会为本官的安危,不由自主地将速度再次加快。可实际呢?实际这支部队去了金明寨。”

范仲淹听到这里,他忽然才觉得石坚设了一个大大的圈套,在等着元昊往里面钻。而现在这一切,表面上是往西夏有利的方向发展,可实际上却是在按照石坚的步骤在走!

可让他不明白的是,延州城附近,确实没有多少宋兵。唯一指望也就是这支赶来的援兵。然而这支援兵就是不加快速度,也已经筋疲力尽了,况且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最少也有三四天才能邸达。这支赶来的宋兵如果不经过两三天的调养,根本没有办法恢复战斗力。可现在西夏人完全可以在明天将大军汇合,后天不到晚上就可以将金明寨拿下。然后回到保安军。以逸待劳,进可以攻城,退可以攻打宋朝援军。无论那一种结果,延州就危在旦夕。

石坚看到范仲淹眼中的疑问,他笑了笑,说:“范大人,不用担心。按照他们的速度和行程,我早算好了他们明天就能到达保安军。不过我们忍耐了这么多天,从明天就开始反攻了。”

明天反攻了?范仲淹离开石坚临时府邸时,还不明白。就是反攻也要军队,可现在那里还有军了好调动。难道他真的会撒豆成兵?那不是在瞎扯。

(至于有人不明白现在两国的士兵分布以及调动,我没有本事画图,否则画一张图纸示意一下。但大家可以看一下地图,兵力分布以及调动范围从陕西榆林到甘肃泾川,呈勺壮瓜子形。我用的是宋名,但都在后面用括号标注在今天是什么地理位置)

果然,就象是石坚算到似的,到了傍晚,这五万大军赶到了保安军。他们扎起了大营。这五万大军加上先前的三万大军,将保安军围得水泄不通,现在守城的宋军看到这种浩大的场面。脸上也出现了惧色。

石坚叹了一口气,他在心中想,原来认为这些士兵已经是宋朝最强的士兵,而且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拉练,和在墩儿山,与金明寨一战,已经将他们的信心完全培养起来。可与西夏士兵相比起来,还是有差距。他甚至想到,如果不是狄青两次主动出击,将金明寨子的士兵杀气全部调整过来,恐怕现在金明寨已经失守了。

只要金明寨失守,虽不能说的计划就已经失败,但想要达到目标,就困难得多。这一战,如果没有变动,狄青可谓功不可没。

明天还有一场恶战呢。他不想士兵失去了士气。于是他穿着一身白袍,拿着一把小扇子,面带微笑,在城头上巡视了一圈。虽不能说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特别是雄姿,石坚长得英俊,可不魁梧,有时候他也想学着狄青戴一个铁面,可是再想自己戴了铁面也不能亲自上战场交战,也就算了。有时候他还后悔为什么不学一点武艺。如果让别人知道他这种想法,一定哀叹,你还人活了吗?本来就才华过人,再来个武艺天下无敌?当真要成神不成?

但是北风吹来,将他的白袍吹得衣袂飘飘,他乌黑的长发,也吹得有些散乱,在他现在变得稍有一些黝黑的脸膛上跳动着。他的笑容带着自信,带着鼓励。虽不能说雄姿英发,但最少能说英姿雄发吧。

他只是在城墙上走了一圈,什么话也没有说。但也奇怪,这些宋兵眼中立即少了那种畏惧的神情。如果说狄青能给手下士兵带来凶戾,那么石坚却能给手下士兵带来安定。这也难怪,到目前为止,石坚表现得一直太神奇了。

太阳落了又升,金明寨那时候正在苦战。

保安军这时也在苦战。

西夏士兵出动几万人在凶猛地攻城。一时间,城墙上下箭矢纷飞,厮杀声、呐喊声、兵器撞击声响个不停。

石坚刚上城头,就被朱笠他们拽了下来。这时候城墙上太危险了。上次虽然让石坚单挑杀死了苏奴儿,可事后,杨重勋、范仲淹、曹玮、折惟忠和朱历等这一干大佬,偷偷地将他们责骂了好久。

石坚郁闷不已,他翻了一下眼睛,说道:“我要到城墙上看看,是不是要反攻了。”

“反攻?”朱笠、范护乐他们听了立即来了精神。不过还是小心地举着盾牌,将石坚夹在中间。

石坚来到城墙上,看到西夏兵出动得越来越多,最后终于看不到有士兵从大营里出来了。他向折继闵问道:“折将军,你现在估计西夏已经出动了多少士兵在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