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大仗(第2/4页)

只是这对祖孙没有想到石坚却是五分祟拜,也有五分好奇,他甚至想问有没有穆桂英和八姊九妹,还有烧火丫头杨排凤。可是在陈家谷一战,杨业身裂百余辽兵被俘,其子延玉战死,其他几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还有一个最有出息的杨延郎,也就是小说中杨六郎的原形,实际杨家还是一个繁荣的大家族,那来的那么多孤儿寡母?这让石坚大为失望,连说小说误我,刘兰芳误我。可现在他就是想找刘兰芳论理去,也不可能了。

出于对烈士的恭敬,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和老太太说着话。这个老太太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史书上都有不少关于她的记载。连这个英姿飒爽的老太太也喜欢这个少年,她甚至想把老七杨延彬的小女儿杨文莲许配给这少年。可想想这少年的地位和前途,以及她听到他与堇公主以及蓉郡主纠缠不清的关系,还是作罢。

石坚也是一笑以示回应,他也不好和杨文广打招呼。然后随着众臣走入大庆殿。

看到众臣鱼贯而入,乐官奏唱:冠佩雍容,时惟上公。享于清庙,陟降弥恭。笾豆静嘉,粢盛洁丰。孝孙有庆,万福来同。然后阁门使宣口敕曰:“先皇帝奄弃万国,凡在臣僚,毕同号慕,及中外将校,并加存抚。”群臣口称万岁,然后哭泣告退。这天群臣上表请仁宗听政,连续三上,始允。(注一)

到了第三天才让辅臣召集大臣进延庆殿参观真宗遗物。直到第五天,仁宗才去掉衰服,去杖、绖,侍臣扶着升坐,与垂帘听政的刘娥在祟政殿接见群臣。只是望着穿着龙鳞锦表,上缀玉为七星,旁施琥珀瓶、犀瓶各二十四,周缀金丝网,钿以真珠、杂宝玉,紫云白鹤锦里的加冕服的仁宗,在殿外阳光的照射下,脸上一片庄严肃穆,石坚不由地感到一阵欣慰,这个少年皇帝,也可以说是整个大宋最好的皇帝终于有点成人的样子。

以后仁宗每七天接见群臣一次,直到四十九天后,他才能正式换上带红色的衮冕。可朝中的事务还要处理。随着朝局的变动,特别是刘娥为了稳定朝政,更对丁谓以示优柔,连许多奏折也是通过宦官雷允恭递到刘后手中。现在除了七天一见外,其余和丁谓持不同政见或者说与丁谓道不同志不合的大臣奏折根本无法递入中宫。现在丁谓在朝中可以说用只手遮天来形容。

终于有一天,丁谓开始向石坚发难,他向石坚在朝廷上嘲笑道:“范大人曾说过石侍郎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今天依老臣看这个词形容得好。现在得到了重任,居然连回家给老太太守孝也忘记了。”

石坚微笑道:“丁大人,我是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自有天下人公证,对于声名,我并不是很在乎,我只在乎天下孰轻孰重。不过,到是丁大人听说先帝把你贬到通州,立即生了病,可听说让你重新担任宰相,病就立即好了。真是奇怪,这个病也随着升降定时发作,定时康复。”

朝中毕竟还有不少和丁谓不合的,或者原先是丁谓一党,现在也看不下丁谓的作为的大臣听了这句话,会都露出古怪的笑意。

石坚又说道:“不过微臣真的很佩服丁大人,在人之下的时候,能为人拂胡须,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下子就将寇大人干倒。然后以一个宰相的身份,故作可怜,居然向一个年弱的公主跪头,可是公主你不会把她下放到永州吧。”

这一句说得十分恶毒,可以说揭露了丁谓内心深处的伤疤。丁谓气得说不出话来,指着他脸气得如同猪肝一样,说:“你竟敢污蔑老夫。”

石坚轻薄一笑:“污蔑么?丁大人又说错了,微臣从来不喜欢污蔑别人,说的可都是实情,至于污蔑,那到是你经常做的事。你也别望我,大不了再象微臣到了应天府那晚一样,用刺客来行凶就是。尽管出招,微臣接着。我可不象你那么怕死,我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到石坚后面的一句话,众臣大哗,这要是真的,丁谓的罪名可是不小。

王曾目光立亮了起来,问道:“石大人,可有证据?”

石坚叹道:“可惜那晚让那个刺客跑了。”

当然那晚那个刺客连面容都没有让他们看见,只是石坚念在他不但没有刺杀自己,还出声向自己示警,才故意用话音替他遮掩。

丁谓说:“没有证据,你就敢污蔑老夫,等会太后和圣上来了,老夫定要弹劾于你。”

石坚呸了一声,说:“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微臣辞官不干就是。哦,微臣倒忘记通知你一声,微臣还没有把此事告知圣上和太后。不过微臣的信誉好象比丁大人你要好得多,你向太后和圣上弹劾此事,也正好让他们知道。这可不是微臣进谗言,是你自己捅出来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