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有力出力(第2/3页)

担心的就是这个,李珲心说。

中朝在釜山港集结水陆大军,太子又亲临釜山坐镇,到时候这釜山到底是高丽国的还是中朝的?

可是……反对又有什么用呢?平白惹得中朝太子不高兴。

“殿下所言甚是,臣明白了,臣一定会谕令地方官,全力配合太子殿下。”带着一种无奈,李珲低声说。

“确实应该全力配合才是。”太子突然笑了起来,“国主,我听闻贵国全境是分作八个道,釜山港隶属于庆尚道对吧?”

“没错,殿下。”李珲轻轻点了点头,突然升起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李朝立国之后,将全国的州府全部重新划分,然后设立了八个道(相当于中国的行省,是地方的最高级行政单位),釜山就属于庆尚道治下。李珲没有想到中朝太子对高丽居然这么熟稔。

“国主,我所求的事情就是这个了。”太子的笑容愈发谦和了,“为了更加有利于我国征伐日本之战,也方便我来指挥调度,确实需要地方官府的全力配合不可。而且要最精干也最受信任之人。所以我斗胆请国主暂且将这个庆尚道换为精干人选……”

“精干人选……”李珲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心里开始砰砰乱跳了。

中朝太子这话,无异于是表示他对高丽的地方官员十分不信任,要求他更换为对方认可的人选,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干涉——可是他偏偏又无可反驳,因为地方官员到底是什么样,他也是知道的。

“如今的庆尚道官员们确实大多数老大不堪用,殿下如果觉得不满意,臣回责成议政府进行铨叙,尽快换上合适的人选,以免耽误了殿下的大事。”他忍住了心中的惊慌,小声地回答。

“如今大事已经箭在弦上,慢慢铨叙如何能够赶上时间?”太子摇了摇头,不认可对方的建议,“倒不如这样吧,贵国驻京城的使节李珂,为人机敏,而且性格端方正直,做事也十分有章法,这些天他随我一同前来高丽,和我说了很多有关于高丽的事情,让我受益良多……既然他如此通晓高丽上下情势,又能与我朝交好,那就让他来暂且管一管这个庆尚道吧,让他来节制地方官吏,我看是十分合适的。”

随着太子的这番话,一股凉气从李珲的腹部蹿升,直让他差点都坐不稳了。

中朝这是直接要干涉高丽内政了,而且是要直接任命责管一道的官员!

高丽八道,最高级的地方官员是观察使,按照高丽官制,官品是从二品,已经是高丽的最高层文官之一了,这怎么能随随便便就任命呢?

“殿下……这……这恐怕有些不合适吧?”因为实在有些紧张,他微微颤声了,“庆尚道观察使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官职之一,要经过仔细铨叙方能任命,李珂之前身为我国驻XXXX的使节,并没有多少从政的经验,如何能够当得起这么重要的任命?再说了,我国并没有让宗室来出任地方大员的先例……”

这个话倒不是骗人,李朝从立朝开始,王室斗争就十分激烈,多次发生过宫廷政变,宗室几次被拥立为敌,因此历代君王都十分注意戒备宗室,极少让宗室出任朝廷和地方官员,一如靖难之役后的大明。李珂身为宗室,如果被中朝随意任命为一道的长官的话,天知道他又会兴起什么样的野心?

接着他抬头面向了太子,“殿下,还是让臣等再好生商议之后,另外再派遣得力官员另行赴任,辅佐殿下完成大业吧。弊国虽然国小人寡,但至少还是有不少能文善武的士大夫的。”

“贵国能文能武的士大夫当然有不少,可是精通大汉风俗习惯,又和我等有来往的士大夫能有几个呢?”太子还是不太认可李珲的抗辩,“国主,我知道这个要求让你可能有些为难,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只要征日大业完成,你就算立即撤销掉对李珂的任命也并无不可,这次只是为了配合我朝、也是为了贵国报仇雪恨而特别破例。”

“可是……可是……”李珲还是有些犹豫,“殿下,干脆让李珂以参赞的方式随同您一起去釜山吧,我会下诏令让所有的地方官员听从他的居间调遣,包括庆尚道观察使。如果这还是不行的话,我干脆让他做东莱都护府使,总管整个东莱都护府的庶务……嗯,还可以管领庆尚道的水师。”

釜山港现在是高丽最大的港口,李朝开国之后,在开国太祖李成桂的年代就在这里设置了兵马使镇,在太宗年代将其改为佥节制使。再过了一两百年后,由于这一地区的重要性,而被升格为东莱都护府,最高的行政长官就被称作东莱都护府使。

除了是商港之外,这个东莱都护府特别还设置了作为对日贸易及外交中心地区的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