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这游戏真硬核(第2/3页)

据说政府部门本来还有做单人机组的打算,但屡次的飞行试验证明,正常的人类在太空那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还要执行长期的军事任务,如果单独一个人的话,很有可能会罹患精神上的衰弱疾病。

这个倒也算了,到了这个时候,战争的残酷已经开始展露狰狞,些许精神衰弱并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但患病速度也太快了!

快到什么程度?

游戏没有直接给出据说被列入了真实联邦机密的资料,不过在加速的游戏进程里,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战舰刚刚出港,距离作战目的地还有十分之九的距离,就会自己爆炸,或者是杀死周围自己的同伴。

对于联邦的军队来说,一艘船里放两个人,这已经是现在技术条件下,能够做到的极致了。但即使如此,前线将军们的要求依然没有办法得到满足——随着时间的进展,叛军的飞船开始一天一天多了起来,甚至有开始压倒联邦的趋势。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叛军的飞船里,是不需要放人的。

他们是AI,复制一段程序进去,就能完美的对飞船实施控制了,AI不像人类这么娇贵,他们不会患上什么精神绝症,相反对于AI来说,贯彻智体的意志,像人类复仇,已经成了它们的一种本能。

看那些玩过这款游戏的人写的攻略就知道,在智体阵营,飞船里的AI士兵,本质上,就是一段人格化的数据,只需要不断的对这段数据按一下复制——嗯,因为是智体直接操作,连“按”这个动作都给省了——然后就直接零成本地解决联邦方案巨大的困扰。

第二,是战争资源的问题。

这里不是指建造军队需要的资源,对于联邦这种级别的文明来说,其实建造飞船本身的消耗,在战争中几乎是忽略不计的,一艘战舰也就是几千吨的质量——而随便一颗行星拥有的总质量……可以造出几乎无穷无尽的飞船。理论上来说,联邦甚至可以把几颗不重要的行星全部变成舰队——如果联邦能够找到这么多飞行员来开这些飞船的话。

这里的战争资源主要指的,是对行星质量的军事动员上。

为了这个专门的概念,吴清甚至去网络上专门了解了大量的相关概念。

有一点恐怕是吴清这个具备地球思维的“人”很难想象的,那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战争双方大家都关注的一个重要数据,就是可调动质量。

他反复在游戏中选择了好几次阵营,才慢慢明白这个可调动质量是什么意思——是指战争一方可以牺牲的行星质量。

在地球人看来,一颗行星的质量本身似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地球人哪怕已经初步走出了地球,对整个地球的质量运用,恐怕还不足整个地球的百分之,不,百万分只,百亿分之一。

要知道,地球的总质量大约是6X10^24kg,24次方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样,但如果用普通一点的数字来形容,那是整整60万,亿,亿吨!如果把整个地球的质量平分给每一个地球人,按60亿人计算,每个人能分到一万亿吨。

在游戏的开局,联邦拥有的星球是15颗中的14颗,而AI只有星系最边缘的一颗,因为星球大小不一致,双方的质量的对比是惊人的90比1。

但是在可调动质量上,两者却是在一个级别的,并没有什么差别。

因为联邦大部分的质量,都被各种环保法律规定保护起来了。

“母星生态保护法”一口气直接规定了,联邦七个产生文明的原始星球,他们的所有质量不可动用,任何可能影响星球轨道,重力常数的“非法质量开采”都是不被允许的。

而剩下的那7颗星球中,两颗现在已经成了居住星球,当地居民正在竭力争取把他们这两颗星球也饿纳入生态保护法的保护范畴,另外的五颗都是未开发的行星——上面有大批的植物学、动物学、行星地质学以及外星生命研究的机构……在议会中,他们代表的游说力量并不比政府的差。

质量的调动在军事上意味着很多的东西,就像之前AI建立的防空微尘带,这种防御体系的建立,就需要投入巨大的质量。微尘带的密度固然很低,可因为太空实在过于广阔,想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微尘带,除了利用科技手段,尽可能利用更少的质量,达到更好的减速效果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投入更多的质量。

AI在叛乱之初,为了给联邦的军队进攻设置障碍,几乎把第15颗行星全部质量的8成,都加工成了减速尘,撒到了太空中。

如果类比是在地球上的战争的话,就好比秦始皇光是为了修长城,就挖光了国境内8成的泥土和砂石……

对于人类来说,这样的战争投入,似乎是有点过于昂贵了,昂贵到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开始回避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