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三任HR的鱿鱼史 (第2/3页)

陈舍是一个人住,过年跟老婆各自回家陪老人吃了年夜饭。陈舍是申海人,老婆是江北农村的,结婚的房子却买在了宁州——这年过起来实在是有些不方便。

除夕夜陈舍其实没过好,毕竟是公司总经理,手底下二三十号人,吴小清和沈长文又是甩手掌柜——按理说,一年年终,老板出来露个面,给员工们发红包,是最能增长威信的行为。

然而,这件好事最后还是落到陈舍头上了。

青蓝咨询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从注册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八个月,公司招来的人也都是年轻人,天南海北,干什么的都有。

人员流动性很大,别说是员工了,就是招来的HR,都已经换了三个。因为公司对用人的标准——实在是变化的太快,前后三个人事主管,都感觉自己根本摸不准公司的用人思路。

三个HR都是被吴小清直接炒的,老实说,陈舍每次回公司,看到吴小清在他办公室等自己的时候,他都有些忐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吴小清这个年轻的过分的“老板”,实在可以算的上是喜怒无常了。

三个HR,三次炒鱿鱼,三次都是在总经理办公室,三次都是吴小清一边吃汉堡薯条,一边随意说:“啊,新来的那个……谁谁谁,管人事的,不行。”

第一次陈舍没有问为什么,第二次,他觉得吴小清做决定可能有点草率了,委婉的提醒了一下——两次炒鱿鱼的间隙还不超过半个月,这给员工的印象户不会太不好了,对后续的招聘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吴小清只是说:“没事,他们会习惯的。”

当然,大家很快就习惯了,就连第三任上任的HR,也是雄心万丈的上任——但他也不过就呆了两个多月,就以自己的能力不足为由,主动辞职了。

说主动辞职是好听,其实吴小清已经跟他说了——这个HR不符合公司发展的需求,不过察言观色的水平还是很高,在他没有说出口的时候,主动自己先提了。

事后陈舍仔细调查了一下原因,第一个是因为员工投诉——因为这个HR企图在员工待遇上,为公司节约成本。

其实说起来,不过就是尝试搞一个试用期的说法,在其他公司,这基本是正常行为,为老板省钱么。但在青蓝咨询,这恰恰犯了吴小清的大忌——这也是陈舍事后总结的。

在陈舍看来,像青蓝咨询这样不缺钱的新公司,其实更在意的是员工的稳定性,保证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转不受影响,而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对于处在扩张器的新公司来说,其实是最不需要在意的事情。

第二个的原因就是自己找死了,企图插手具体的咨询项目,在公司的内部会议上,多次对那些,不合理的高价咨询者表示了异议——而他本人根本不清楚,这一点全公司都不知道,只有陈舍和颜雁,何雨晴,他们几个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多少知道一点,所有的名单最终审核者,都是公司的老板。

也就是说,他直接质疑了吴小清的权威。那个HR本来是想要打击一下何雨晴和颜雁两个刚出学校的菜鸟,竖立自己的权威——自己却反过来被竖了。

而第三个,正如那个HR的辞职原因所言,原因是最简单直接的,他无法胜任了。

在第三个HR接手之前,正是公司业务高速上升的事情——吴小清每天都会在陈舍的邮箱里,扔下一大堆的联系人的标准和需求——然后陈舍就会把这些标准原封不动扔给HR去处理。

简单的介绍一些这些标准中的个例,就知道这对HR的工作是多么艰巨的挑战了:

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赞助及咨询费用参考;

麻省理工学院航天专业教授名单,咨询费用以及联系方式……

这些都还是有具体需求的,以前陈舍负责过相关方面的工作,知道虽然繁琐,但一步步做,还是可以去做,但还有一大堆没有具体需求的:

语言学方面长期人才招聘策略。

哲学类人才索引。

核污染处理人才信息的搜集……

陈舍现在还记得那个HR离职前,在自己办公室里的血泪控诉:“我就是个普通猎头,你们要程序员,我找来了……”

“要大学生,要教授,一要一大批,我也都找来了……”

“后来又要工程师,又要技术员,也行……”

“但核污染处理是什么鬼?我去哪里给你们找?福岛还是切尔诺贝利?还有语言和哲学……”

“陈总,当初你找我来的时候,说业务范围会比较大,谁能想到大到这种程度?下一步是不是公司打算让我招几个总统过来?”

还真别说,青蓝咨询很早的时候,还真有这样的意向,当然请的不是现任总统,而是已经辞职的总统,还有高等军事参谋人员——当时吴小清打算找他们问问,关于军事上的一些细节,准备用来完善升天境的作战计划。但因为这些问题涉密,最后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