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荒诞在十月(上)(第4/6页)

结果,虽然迅速搞垮了投降派临时政府,但日本帝国的统治阶层依然还是一盘散沙。整个国家机器处于瘫痪状态,军队也是群龙无首……而强大的美国哈尔西舰队,却还在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伺机游荡。

一个星期之后,临时政府的大佬们陆续出现在了横滨。这是除了已经被美军占领的仙台之外,日本列岛本土唯一公开支持临时政府和对美投降的地方当局:或许是因为近距离目睹了东京核爆的两朵蘑菇云,和铺天盖地的沙林毒气弹造成的上百万条人命瞬间死光,导致这些横滨人都被如此惨剧给吓倒了的缘故……

然后,临时政府重新在横滨竖起了牌子,继续高唱抵抗无用论,并且得到了一部分近卫师团残部的支持,再接下来,一支美军分舰队突入东京湾,在未遭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与日本的投降派临时政府接上了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因为,这个所谓的日本临时政府,基本上是哪儿都管不动……

更可悲的是,在此时的日本,连一个能够真正代表这个国家的人或者组织都找不出来了。

或者说,各种自认为能够代表日本说话的人和势力,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到了让人数不过来的程度。

……

“……感觉如今的日本境内,简直又像是回到了战国时代啊!中央政府完全瓦解了,地方上的所有人都在拼命抓兵权,抢物资,抢地盘,抢夺话语权,甚至是拉外援,然后各自凭着刀子说话。”

看了看被各种小旗子插得乱七八糟的日本地图,王秋伸手挠了挠头发,翻着白眼如此嘀咕道。

“……应该说,更像是二月革命之后,十月革命之前的俄罗斯……那会儿的俄国比现在的日本还乱呢。”

某只小学生驱逐舰娘耸了耸肩膀说道,“……可惜日共在本土的力量还是不够强,而且事先也没什么准备,否则倒是一个夺权的好机会……至于现在么,就只能让那些日本法西斯分子最后发挥一下余热了。”

——实事求是地说,东京核爆之后的日本国内局势,确实是跟二月革命之后的俄国非常相似。

在苏联解体之后,有很多擅长发明历史的文人,把1917年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描述成处心积虑的卖国组织,并且为此不惜向同盟国出卖大量利益,尤其是放弃大片的原有国土。而布尔什维克也确实是喊过一些类似的口号。但实事求是地说,俄国在一战中的崩溃瓦解,还真的不能把罪状扣给当时的俄国布尔什维克,特别是扣在那会儿还避难于瑞士的列宁头上。就算是列宁一直待在瑞士回不去,俄国的局势也好不起来。甚至如果没有列宁回去收拾江山的话,甚至连俄罗斯这个概念能不能继续存在,恐怕都会非常非常的成问题。

在二月革命爆发,列宁返回俄国的时候,俄罗斯的局面是一副什么模样呢?简单来说,就是整个国家机器散了架,冒出了一大堆名叫苏维埃的组织:苏维埃这个名词,对绝大多数现代中国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但这个名词的真正含义,很多人恐怕就不太清楚了,甚至还有可能把它误解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专用概念。

事实上,苏维埃这个词语的诞生很早,甚至早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前,其本身也跟红色革命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按照俄语的字面翻译,它的意思就是“代表大会”。所谓的“一切权力属于苏维埃”,就是什么事情都是要大家一起开会讨论才能说了算的,不能由某几个头头一拍脑袋就自作主张。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在俄国革命的过程之中实际执行起来,就变成一团糟了,首先就是苏维埃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一点:二月革命之后,在列宁回来之前,整个俄国境内就一下子冒出了七百多个苏维埃,都自称代表某些人的利益。比如工人有工人苏维埃,农民有农民苏维埃,士兵有士兵苏维埃,教师有教师苏维埃。而且不管哪一种苏维埃都有很多个,比如工人苏维埃的数量就多达上百,有按所在城市划分的,比如基辅工人苏维埃,莫斯科工人苏维埃,也有按照职业划分的,比如铁路工人苏维埃,纺织工人苏维埃。这些概念很显然是彼此重叠的,结果很多人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是哪个苏维埃的。

每个苏维埃都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彼此各自为政,互不隶属,简直像是独立的国家。亏得还有一个彼得堡中央苏维埃和一个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让此时的俄国看上去还像是有个统一政府的模样。但实际上,中央苏维埃根本管不住下面的小苏维埃。临时政府也是个没钱没兵说什么都没人听的空架子政府,因为俄军都组建了自己的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除非能忽悠得士兵听话,否则临时政府的任何命令都等于是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