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 就不能消停几天?(第2/4页)

而且对于这些零售企业,不管上没上市,市值都不足以代表什么,还得看切实的价值。

除非你和对方合作,可以对对方产生产业互补作用,对方可能会用低代价让你进场。

可单纯的想并购对方,那就得高价了。

李东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又道:“大商按照你们的标准,价值高达500亿。那物美呢?要知道,当初物美开价可不是太高。当时对方想要置换我们的京城门店,给出了25%的股权和10亿的现金,物美实际作价也就100亿出头。物美加上京客隆,这一次营收也不低,达到了430亿……”

陈浪打断道:“李总,这不一样的。

而且物美的负债率不低,当初就因为负债太多,银行拒绝贷款,物美放弃了并购时代,被我们抢占了先机。

而大商那边,我们虽然没做调研,可绝对比物美的情况要好的多。

还有,物美的利润率也不高,大商在东北是独霸,物美在京城则是需要激烈的竞争。

还有,当时我们是置换,是不用出钱的,而且对方还能和远方达成联盟,这才给出了那样的代价。

可想收购对方,那就不是这么算了。

单纯的想收购物美,没有150亿以上的资金,也没希望。

这还是建立在对方愿意的情况下,要是谈不拢,开价200亿,物美不答应都正常。

总之,想靠资金强行收购,花钱肯定会更多。

大商加上物美两家,想完成收购,做到北方独霸,集团起码需要准备700亿资金。

前提是,全资收购,如果只是单纯的入股,那代价要小很多,入股和收购,又不是一个概念……”

陈浪作为曾经的并购之王,在华润并购过很多企业,尤其是并购苏果,让华润在零售业务上崛起,是华夏零售业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说的这些,就算因为材料不精准,可能给的评估不是很到位,可只要对方实际情况和他预算的差不多,价格应该也不会差太多。

700亿,这便是远方打开北方市场的代价。

再加上之前远方在北方自己的投资,以及并购家乐福的时候,家乐福在北方的投资。

最后算下来,光是北方市场,远方想完成布局,做到绝对的第一,耗资在千亿以上那是绝对的。

李东微微有些头疼,这还没进行国际扩张呢,也没想着并购之前一直当成目标的几大零售集团。

单是一个大商和物美,就要花费700亿资金,这还是最好的情况,这么算下来,想完成自己的计划,3000亿都打不住了。

见李东沉思,陈浪不由道:“李总,您不会真想和对方谈并购的事吧?

其实在我看来,现在并购这些企业,是不太划算的。

我们的业务已经铺的很广,整体进行并购的话,很多资源都重合了。

而拆分并购,这些企业哪怕想出售,恐怕都不会答应。

当初并购家乐福,我们资源就重合不少,关停了一些门店。

不过那时候,家乐福开价不高,我们还能接受。

现在大商和物美不一样,还是我们主动提出并购方案,那其中浪费的资源,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承担。”

李东打断道:“先不说这个,如果,我说如果我们完成了百佳、大商、物美的并购,那么我们在华北、东北、华南包括西北四大区域,都会有完善的布局。华中,华东,西南我们目前已经做的很不错,其他四片区域布局完善的话,我们在国内,真就做到了无敌了。不,还得加上华中的武商联。完成了这四家的并购方案,我们是不是彻底无敌手了?”

陈浪苦笑道:“业绩上的无敌手,前提是能顺利完成整合。

别的不说,起码百货业务,是真的没人能超越我们了。

可并购这四家,资金起码在1000—1200亿之间。

这甚至还要超越我们现在零售集团的总价值!

李总,这样其实是不划算的,耗费的资金太多不说,一次性并入这么多企业,集团的压力就太大了,大到远方零售还能不能完成整合都是未知的事。

我都不说钱的事了,光是整合工作,没有一两年也无法完成。”

“千亿以上的资金,四家加在一起,1800—2000亿的营收业绩……”

和远方一比,好像的确不划算。

现在的远方零售,不算线上这一块,单纯线下加上国美的话,今年的目标是冲击3000亿大关。

而远方零售之前价值才多少,李东虚估1000亿都有人质疑。

现在对方自有物业比例,利润率都不见得比远方强,用1000亿以上的资金,换来2000亿左右的营收,好像是亏了不少。

不过远方能有现在的成绩,都是后期慢慢增长的,现在强行并购,自然要多付出一些代价才行。

李东再次敲起了桌子,喃喃道:“并购了这四家,今年线下的零售营收应该就能达到5000亿大关了。5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