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3页)

周氏连呸三口,“这什么白面呐,怎么一点面香味都没有。反倒一股子土味儿?”

张氏听到动静回头,看着周氏手背不停抹嘴,“你怎么了?”

周氏瞪了她一眼,掐着腰,“还我怎么了?你买的什么白面呐?一点味儿都没有。这该不会是假的吧?”

张氏不信,三两步走过来,用手指沾了一点白面,放嘴里尝尝,咦,好像真没有面味儿。

周氏见她一脸难以置信,拍着巴掌乐了,火也不烧了,冲出发灶房扯着嗓子喊,“娘,娘?你快来啊。”

院子里,柳大郎和柳二郎正在修补桌椅板凳。

江舒涵正在门前逗花儿,听到动静,翻了个白眼,“这一天天的,让她做点事,事儿可多了。”

柳小丫在旁边做针线,听到这话,也有些无语,“娘,兴许二嫂真有事呢。您就去瞧瞧吧?”

江舒涵抱着花儿刚要起身,周氏已经冲了出来,拍着大腿一副吃了大亏的样子,“娘,大嫂买的白面是假的。一点白面味儿都没有。”

柳大郎和柳二郎纷纷停下手头的活,齐齐看向周氏。

张氏端着碗从灶房出来,面色相当难看,“娘?”

江舒涵将花儿放下来,让她自己扶着椅子站着,看向两个儿媳,“到底怎么回事?”

柳大郎和柳二郎也走过来尝白面。

两人齐齐往地上吐,“呸呸呸!”

柳大郎不忍心责备娘子,柳二郎却没有这层顾虑,“这啥玩意啊?”拧眉看着张氏,“大嫂,你这在哪买的。多少钱买的?”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张氏想到自己买了一百斤假白面,身子都跟着颤了颤了,抖着嘴唇,闭了闭眼,小声道,“我在菜市口买的,一斤只要五十文,我就买了一百斤。”

说完,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嚎,她的老天爷啊,过了半辈子,头一回花这么多钱,居然还让人给骗了。她半辈子的脸都丢光了。

挣钱多难啊,尤其是现在,她男人这么个壮劳力到劳力市场都没人要。她一下子就给人骗了五千文。她怎么那么败家呢。

她哭得像死了爹娘一样,周氏原本还想趁机抖下威风,压压大嫂的气焰,这会子也说不出口了。

花儿看到亲娘哭得这样伤心,扶着墙,剩下的一段路连滚带爬窝到她怀里,小嘴也跟着一块嚎。

娘俩这么一哭,院子里的人全出来了。

“咋地啦?”

“出啥事啦?”

老少爷们齐声问。

可把周氏忙坏了。连说带比划,一通解释。

等江舒涵把那袋粮食拿出来,大伙全挤进去,一人抓一把,眼睛盯着手心看,看不出什么花样来,又放进嘴里尝。

好家伙,真的跟白面没什么区别,除了没有白面味儿。

“这比石灰细多了。”

石灰也是白的,但是远没有这么白,而且石灰有刺鼻的味道,这个完全没有。

“这到底是啥玩意啊?”众人都糊涂了。

大伙摇头不知。

江舒涵示意张氏别哭了,“哭也不顶事。想想怎么弥补吧?”

张氏搂着花儿,看向婆婆,打着嗝儿,“咋弥补啊?”

“你刚刚说菜市口的小贩卖了好几家?”

张氏点头,“是啊,都抢着买。一共有一千斤。”

江舒涵点了下头,把她怀里的花儿塞给柳大郎,“这东西肯定不是白面,止不定跟石灰差不多。要是吃进肚,说不定会死人。其他家要是吃进肚里,说不定会死人,咱们去告官,让官府的人查清楚,早点通知他们。”

这些人都是出身底层,不认识这东西。江舒涵认识。这是高岭土,在饥荒年代,许多人都是吃着这东西饱腹而活活胀死的。

张氏瞪圆眼睛,告官?

老百姓有句俗语,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她一个农妇去告官,不得再花银子吗?

张氏缩着脖子往后退,想了想,拽住江舒涵的胳膊,小声央求,“娘,你别去,进衙门告官要钱的。族长又不在。”

江舒涵点了她一下,“让你去就得了。出了人命,你心里过得去吗?”

张氏犹豫,可又一细想,又不是她让那些人吃的。再说了,谁知道吃这东西会死人呐?

婆婆瞎猜一通,就不怕县令打她们板子吗?

其他人也劝江舒涵,“外头这么乱,我估计县太爷不一定有功夫审案,你就别去费那个事啦。”

江舒涵摇了摇头,“总要试试。但求问心无愧。”

万一真的吃死了人,多可惜啊。

江舒涵如此坚持,张氏只好跟在婆母身后。

到了县衙,郭县令很快见了她们,得知买到假白面,郭县令只叮嘱两人,以后要小心谨慎,下回买粮食,最好尝一尝。

至于那几个骗子,他们会尽力抓的。

江舒涵见他敷衍自己,忙道,“大人,这假白面吃了会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