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4页)

江舒涵反复在原身记忆里搜寻过,沙江那边后来有没有发生啥大事。

可惜的是,原身这时候并没有到沙江,还真不清楚的情况。

她只能安慰自己要冷静,“再等等吧。兴许他们留在沙江有事呢。”

她想了想,“如果再有几天还不到,我就去找他们。”

张氏吓得一个劲儿摆手,“这可使不得。您也不知道沙江在哪儿,要是迷路了,可怎么好。”

她再怎么焦心相公,也不敢让婆婆一个人去沙江。

江舒涵想想自己一人去也确实不现实,她提议道,“我让许府管事帮忙打听吧。他们应该知道怎么往沙江送信。”

就算她知道驿站可以寄信,但她一个人也不好出城。可许府管事就不一样了,人家有户籍,跟官府里的人常年打交道,肯定有办法。

许府管事从看门老头那边得知此事,也觉得这事有些蹊跷。他们也怕东家出事。当即叫人寄信去了沙江。

被江舒涵惦记的一伙人此时处境并不好。

沙江闻名知其意,其境内必然有一条名叫沙江的江。

虽然沙江不如大江宽阔,也不如它长,但是也算是沙江县最大的江了。

到沙江必然要坐船,族长一行人上了两条船,船驶到江中央,有两条大船从对岸飘了过来,船上赫然是一群水匪。

族长一行人吓得跳江逃跑。可惜的是这些水匪身经百战,水性极好,族长这伙人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全部活捉了。

于是他们就被带到了水匪居住的小岛上。

身上的银两全部被搜刮干净。这些水匪让他们给家人写信,让他们送粮食过来。

原来到处都缺粮,甚至不少地方都在限粮。水匪们自然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逗留那么多天,于是开始打劫人赎粮的主意。

族长不敢跟这些水匪说自己大儿子的身份,只说自己是从青州逃荒而来。

许仲文当仁不让写了信回去,让家人准备粮食。

许仲文家里经商,商人心眼天生比普通多一点。许老爷很快发现儿子信里有蹊跷,于是就去报了官。

许家在江陵府也算是大户人家,与官府关系极好。府衙那边立刻出兵剿匪。

水匪所居的小岛并不大,再加上岛上粮食短缺,不少兄弟们都上岸抢粮了,只留了一小半看家。

官兵过来围剿直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些水匪心性狠辣,临死前也要拉个垫背的,就想把族长这伙告密的全杀了。

没想到族长这些人趁这些日子他们看管不严,将绳子已经磨断了。

就等着水匪开门呢。

这一开门,双方就打起来了,比起不要命的水匪,族长一行人打仗没什么经验。几乎人人都受了重伤。

半个月后,一脸喜意的张氏突然过来告诉江舒涵,“相公来信了。那个县是十天前写的。那个送信的把信给送到别地去了。今儿才收到。”

这古代的快递哟,还能更不靠谱吗?

江舒涵松了一口气。她这老胳膊老腿儿的,还真的不想挪窝。

周氏忙不迭问,“他信里说什么了?”

“信里说沙江那条江出现水匪。被他们抓进去关了好几天。好在县令带人把水匪全部抓了。他们受了点伤,大夫让他们暂时不要移动。等两个月后,再回来。”

说到最后,张氏已经心疼上了,“肯定是受了重伤,要不然也不会躺两个月。”

周氏倒是个没心没肺的,还安慰张氏,“肯定没事。要是真有事,他也不会告诉你了。”

这话还有点道理。要真受了很严重的伤,估计就得想尽办法瞒着了。

江舒涵诧异地看了眼周氏,她居然也会安慰人,还挺难得。

又过了几日,井然有序的街道再次乱起来了。

准确来说,百姓们听到张大胆带兵到了城门外,一个个吓得撒腿就跑。

是人都怕死,只要对活还有一点点渴望都不想死。大家慌了神,横冲直撞。

撞完人,连句道歉都没说,继续往前冲。

被撞的人,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都没掸一下,也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撞。

刚刚还排得老长的队伍顷刻间消失不见,整个县城变得如同一座鬼城。

郑县令是个软骨头,张大胆几乎刚到县城门口,他就马不停蹄,带着衙役开门迎接。

张大胆就像回自己家一样,一点阻碍都没有,大摇大摆进了城。

张大胆这次带来的起义军足有两万之多。

他之所以会来谷城,也是他手下逮到一个驿兵,从对方口中得知,襄州这边没怎么闹灾,谷城今年应该能大丰收。

他底下这么多兄弟的口粮还没着落呢,于是他带兵攻打襄州。

这些县令几乎个个都是软骨头,仗还没打呢,全都开城投降了。

张大胆身穿盔甲,坐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